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污染的情况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为此党的十八大及相关文件多次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
目前在我国行之有效的针对污染场地地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从2013年起开展此项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手段,在对国内外不同污染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国内外各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经济技术要素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2015年5月14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评价会。由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赵由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林匡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建筑工程学院徐永福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冯世进教授,上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德安教授五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这一项目的开展评估。出席会议还有上海市政总院王艳明总工、总师办冯蓉高工及课题组成员等近20人。
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技术汇报,经过热烈讨论提出评价意见:
1、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技术路线合理,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内容,符合验收条件。
2、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手段,对国内外不同污染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各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经济技术要素等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提出适宜的修复技术,给出了可参考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
3、重点研究了典型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技术: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氧化还原、固化/稳定化等修复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首次提出了碱液淋洗+稳定化/固化的组合技术。针对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场地原位修复,重点分析了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生物通风等主流技术的特点、影响因素、系统组成以及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与典型案例。针对持续性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介绍了土壤淋洗、原位热处理以及植物修复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针对重金属等典型污染物的运移,应用非饱和土层中污染物运移控制方程,选取GEO-STUDIO的CTRAN/W作为污染运移分析模块,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在土壤介质中随空间与时间的分布和变化。
5、基于可渗透反应格栅系统作为阻止污染物迁移和实现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重要手段,首次尝试应用吸附动力学反应机理,模拟零价铁还原铬(VI)的修复过程,进而确定反应格栅的宽度与零价铁投加量。
专家们指出,该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进一步研究将成果转化成企业标准。并将主要课题研究成果整编形成《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报告课题成果,直接指导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咨询。
会议指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一位专家与学者都承担了地球修复者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人民生命安全为己任,在做好环境污染的修复同时,更要关注减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套用一句黄帝内经的经典语,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作为环境科学专家学者,要多多向相关部门呼吁与建言,形成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我们的建设与环境生态文明同步,将民生真正放在首位。
(亦敏)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