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有专家指出,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故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己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大量原有的疏松透气透水的地表被硬化,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阻隔了雨水向市区地下土壤的渗透,降雨径流大量通过管道外排,无法实现自然下渗,从而造成了城市雨水失衡,负面作用被不断放大。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迅速被破坏的城市普遍面临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就迅速被提上日程。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审时度势,开展了城市海绵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应用研究,将大力发展符合国家海绵城市要求的绿色建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2016年12月7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城市海绵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应用研究》成果评价会,吴之光教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项祖荃教高,中船九院黄岗教高,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张述诚总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沈久远副主任等五位专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上海市政总院冯蓉高工等课题组十余人参会。
与会专家审阅了课题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指出: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这一研究课题极具意义,建筑是海绵城市中的主要角色,正如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先生指出:“建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角。如果绿色建筑是海绵,海绵城市一半的功能就达到了。”
专家们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雨水利用现状的阐述和分析,研究建筑海绵化待解决的问题,并从建筑雨水利用的原理和技术要求出发,对建筑雨水利用体系理论及技术、模式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对雨水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在建筑雨水利用体系里应用的技术路线。对建筑雨水利用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进行了归总和分类,便于在设计雨水收集利用时对相关技术进行选择。研究针对不同建筑规模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交通建筑场站等的建筑水系统,细化了具体的雨水利用实施措施。在进行建筑海绵化设计时,就可根据建筑类型及规模,直接选用适合的建筑雨水利用措施。
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国内本行业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可推广应用于今后工程的开发与设计。建议:对研究成果作进一步补充、完善,以形成类似工程的指导性文件。(亦敏)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