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30日,以“绿色建筑与数字建造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20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二届)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4名院士及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等近700人齐聚沪上,聚焦“新基建”背景下绿色建筑及数字建造领域内的最新技术成果和行业发展热点,探讨思辨,共商未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明安,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莅临大会现场。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聂建国院士。出席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按姓氏笔画排序):丁烈云、王一坚、王基铭、王景全、叶可明、吕西林、刘一玠、江欢成、肖绪文、张喜刚、陈晓红、欧进萍、岳清瑞、郑健龙、胡文瑞、钮新强、徐一建、龚晓南、董石麟、谢先启、缪昌文,日本工程院上田多门院士一并出席大会。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龚剑主持。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顾伟华,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明安先后致辞。
龚剑主持开幕式
徐征致辞 顾伟华致辞
刘千伟致辞 马兴发致辞
周绪红致辞 李明安致辞
为期两天的大会设立有“结构工程及绿色建筑”、“数字建造及智能建造”两个单日分主题,聚焦“绿色建筑前沿技术”、“数字建造前沿技术”、“智能建筑前沿技术”三大重点板块,探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绿色施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建筑机器人、大数据应用、区块链应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10月29日
“结构工程及绿色建筑”主题
29日上午的学术交流由叶国强、曾滨、葛耀君、方东平先后主持,周绪红、聂建国、董石麟、肖绪文、吕西林、上田多门6位院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若干思考》
简介:从建筑业的规模和效率、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瓶颈等方面介绍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工程结构智能设计算法、建筑智能检测算法、大型复杂构部件智能预拼装算法、建筑施工智能管控与监控算法等智能建造的关键问题,认为智能建造综合算法是实现建造智能化的核心。
——《装配式结构的创新与实践》
简介: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装配式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待装配式结构,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粗放到精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创新是促进高性能装配式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是装配式结构创新的目标,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是基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是手段,归根到底创新是促进高性能装配式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近、现代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简介:介绍了空间结构发展历程及按照基本单元组成的空间结构的分类方法,通过典型实例展示近代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我国体育建筑、交通枢纽等各种建筑工程场景中的应用,阐述近年来我国空间结构的体系和技术创新、代表性工程及发展动向,提出中国从空间结构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愿景。
——《关于绿色建造推进的研究与思考》
简介:介绍了绿色建造的概念和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本质,指出绿色建造包含绿色策划、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三个阶段,必须要实现过程绿色和产品绿色。建立工程总承包的体制机制,对于切实推进绿色建造、提高工程完全质量水平至关重要。预制装配、项管平台建设、机器人研用、废弃物减排、品质提升是推进绿色建造的“五个抓手”。
——《复杂高层建筑抗震减震研究及工程应用》
简介:我国高层建筑总高度和密集度已居世界第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给强震下高层建筑的灾变控制带来了重要挑战,需不断提升高层建筑体系的抗震与减震能力、建立多性能目标灾变控制的设计方法。报告介绍了复杂高层建筑抗震与减震灾变机理试验、设计方法、控制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复杂高层建筑的应用情况。
——《ICCP-SS海水海砂钢筋混凝土: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一个解决方案》
简介:ICCP-SS最初是作为现有结构的干预方法而发明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均已得到证实,将ICCP-SS扩展至新结构,其中的钢腐蚀防护至关重要,为解决骨料短缺问题,对海砂混凝土和海砂海水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南。目前ICCP-SS体系已在广深高速公路、深圳前海交通枢纽等获得应用。
29日下午的的学术交流由金伟良、郑刚、张辰、周建龙先后主持,刘加平、方东平、李国强、杜修力、Satoshi Ohashi、Todd Pilgreen、顾祥林、王卫东、张铭、郭建祥、David Sommer 11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10月30日
“数字建造及智能建造”主题
10月30日,会议第二天议程如期开展,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代表会务组,对与会院士、嘉宾作了介绍,并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开始上午的学术交流,由叶国强、高承勇、朱宏平、许丽萍先后主持,丁烈云、刘玠、欧进萍、陈晓红、王坚5位院士以及曹嘉明、童小华2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基于环境智能的建筑智能终端》
简介:环境智能指的是人工智能算法和非接触式传感器,识别用户行为并作出相应反馈的技术。在硬件模块和AI算法等基础上,利用环境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健康空间、智能绿色空间、智能娱乐空间等智能空间。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包括技术、企业、顾客、社会在内的社会伦理问题显著存在,未来是机遇更是挑战,更加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科技推动社会变革》
简介: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公众中引发了三次热潮,包含有计算机的运算和记忆能力、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训练、分析数据的方法等三要素。人工智能可以在机器视觉、医用机器人、自动驾驶及自动导航、高度自动化和操作无人化、总控支持、学习支持、智慧城市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城市与区域工程安全/灾害“天-空-地-体”智能监测及评估预警》
简介:介绍了“天-空-地-体”智能监测及评估预警系统的具体情况,系统由监测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结构模型修正、健康诊断安全评定等组成,应用“天-空-地-体”多层次融合监测和评定系统可以对城市和区域工程中大规模分布的基础设施群和工程系统进行监测和评定。
——《数字新技术助力智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简介:从智慧社会的建设背景与治理战略、智慧社会治理中的数字技术创新、智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三大方面作了详尽阐述,其研究团队在智慧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建议也被广泛采纳,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通过赋能于人、赋能于城市、赋能于社会,用睿智的眼光、智能的技术、科学的方法、智慧的管理构建智慧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最终实现智慧社会宏伟愿景。
——《城市数字化和城市大脑——城市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实践与理解》
简介:过去的城市是分割和碎片化的,如今的城市是主体也是整体,是科技创新和演进非常重要的载体。要创造新的手段和工具,把数据作为资源,这种资源是人自身产生的,不同于过去城市发展所依赖的地球给予的自然资源。过去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未来科学技术应专注于怎样以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支持城市发展。
同时,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作题为《区块链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童小华作题为《土木工程的高速视频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的主题报告。
30日下午的学术交流由张建、张铭、李久林、李亚明先后主持,朱宏平、陈晓明、车海平、李百战、杜博文、亓立刚、张启威、张建、黄逸钧、蒋吉武、袁烽11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是“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牵头单位与主办单位之一,学会始终依托高层次会员单位,一如既往地瞄准国际先进标准,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时代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及会员单位的能力。作为学会三大学术品牌会议之一,“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从首届以“超高层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到本届以“绿色建筑与数字建造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创新”和“发展”两大理念贯穿始终,这是建筑行业转向高质量前行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筑行业新面貌的全面呈现。
交流学术、分享经验、弥合不足、推广成果,本届大会为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和数字建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前沿思想构筑了高起点多层次的交流平台。随着大会的顺利举行,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画卷已经徐徐展开,大会所倡导的绿色、智能、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为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和数字化升级贡献坚实力量。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