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8月05日 11:00:1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低碳、绿色、智慧化建设”2021城市地下道路隧道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22 20:43:42      

     11月21日至22日,以“地下城市道路隧道绿色智能建造”为主题的“2021城市地下道路隧道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国内外关注并从事隧道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政府管理者、企业代表及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纵论工程绿色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造关键技术,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公路学会、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现场因疫情采用邀请制控制在80人以内,线上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000人,图文直播浏览量超过26400人次。

image.png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叶国强主持开幕式,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住房和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郑广宏特邀致辞;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长戴晓坚致欢迎辞。

image.png image.png

马兴发                       刘千伟

image.png image.png

郑广宏                       戴晓坚

image.png 

叶国强

 

高峰论坛、对话交流

陈湘生院士:

—《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建造低碳化战略与实践

针对国际碳排放现状与中国碳排放战略,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聚焦低碳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介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与碳排放现状,阐释了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与运维策略,提出低碳化建造运维及减碳化工程措施。以深圳地铁为例,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低碳实践,提出绿色建造与资源节约技术、低碳高效长寿命地下结构建造以及节能与地下能源利用技术,同时呼吁各方加快行动,早日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伟大愿景。

image.png 

陈湘生院士

朱合华院士:

—《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应用与发展

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聚焦数字化转型、智慧化隧道建设,分享了我国历经20余年,完全自主研发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应用于岩体隧道工程的具体案例并取得的良好成效,同时分享了一批智能建造、智慧隧道、智慧地下基础设施等智慧化工程案例,指出川藏铁路、杭州博奥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智慧化“未来已来”。

image.png 

朱合华院士

刘涛

—《上海城市地下道路绿色建造实践与展望》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刘涛总经理回顾了上海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跨越式发展,分享了密集城市区15m超大直径盾构穿越系列技术、40m级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全产业链隧道预制拼装技术、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技术、碳达峰及碳中和技术等城投公路集团在地下工程领域的典型研究成果

image.png 

刘涛

谢雄耀

—《网络化城市深部地下工程开发智能建造及风险管控技术》

同济大学谢雄耀副院长聚焦城市深部地下工程开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涉及通过移动交互协同管控平台实现盾构隧道施工沉降控制多源数据联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实现全空间变形快速分析与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海量病害精准快速识别等。借上海地铁南宁地铁、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和硬X射线超深基坑等项目的案例说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风险管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image.png

谢雄耀

—《城市明挖隧道预制装配设计关键技术》

针对城市明挖隧道预制装配结构,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弘总工程师结合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的案例,提出了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两种预制结构技术,并从预制构件分块及结构体系设计关键技术、预制构件接头形式及构造、预制结构防水关键技术预制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四个方面具体清晰地报告了城市明挖隧道预制装配设计关键技术

image.png

姜弘

朱雁飞

—《地下工程预制化之思考:以优秀的战术实现宏大的战略》

上海隧道工程朱雁飞总工程师围绕地下结构预制化对其发展路径以及预制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战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介绍了多个日本的详细案例,指出其中可以借鉴的一些技术经验和设施设备。同时,探讨了如何与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施工技术的持续改进预制化结构良好应用支撑未来上海隧道公司和上海地下工程预制化战略发展道路

image.png 

朱雁飞

 

论坛共分享2个主旨报告,14个专题报告,与会嘉宾从地下道路绿色建设管理、预制装配设计关键技术、地下道路工程风险管控、大连湾海底隧道、上海北横通道、南横通道、南北通道等工程创新案例分享、多角度探讨了城市地下道路在智慧化、低碳化等方面的创新技术。

 

上海地下隧道,新突破

伴随着上海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跨越式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步伐——上海地下道路工程从20世纪70年代“零”的突破,到80、90年代蓄势待发,进而在21世纪头十年迎来越江时代,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建成了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上中路隧道、外滩通道等一批世界级工程,攻克长、大、深、临近等难题,盾构隧道断面从11m提升至15m、基坑开挖深度从20m提升至40m级;随后21世纪第二个十年虹梅南路隧道、长江路隧道、沿江通道、诸光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武宁路快速路、北横通道等工程的陆续建设和建成,该阶段工程聚焦围绕绿色、高品质、精细化管理进行质的提升,从短距离的越江工程到长距离且出入口增多、穿越多幢建筑物的城市长距离地下通道工程,开展预制拼装、清水混凝土、节能环保低碳、疏散救援体系、BIM系统应用等工作。

截至2021年10月,上海地下隧道里程及规模已突破22条、78km,其中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参与建设的地下道路工程占比达82%,在地下工程领域取得诸多典型研究成果:

1)依托北横通道、长江路隧道、沿江通道、虹梅南路隧道建设,成功突破了密集城市区15m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微扰动系列技术:15m级超大直径盾构1m超近距离穿越桥梁桩基工艺;15级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及管理体系;15级超大直径盾构500米小转弯半径推进技术;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城市密集区建筑物微沉降控制技术。

image.png 

虹梅南路隧道工程

2)通过北横通道、长江路隧道、龙水南路隧道等工程建设,成功解决40m级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105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38米级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上海九层承压水降水回灌一体化技术,临近、上跨等地铁协同建设与筹划技术,GXJ橡胶止水接头工艺等。

image.png 

长江路隧道工程

3通过诸光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江浦路隧道、武宁路快速等工程建设,构建了全产业链隧道预制拼装技术:建立了一套地下工程涵盖全寿命周期的数字化BIM建模性能化设计智能化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施工运营管理的完整工业化智能建造的理论技术体系,形成高效快速的绿色建造技术,提升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效率与品质,推动市政基础建设行业的升级转型

image.png 

江浦路隧道浦东出入口

4通过北横通道、周家嘴路隧道、沿江通道建设,形成了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技术,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和推广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技术,引领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

image.png 

周家嘴路隧道工程

5通过北横通道等推进清水混凝土应用,此工艺一次浇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是国内长大隧道内部结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上的新突破,提升地下道路隧道结构质量和品质。

 image.png

北横通道

另外,围绕节能环保与疏散救援体系、BIM应用管理、绿色低碳建造技术、重大风险预控与管理等方面也持续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创新工作。

    

面对十四五及未来新时期隧道建设项目,尤其是北横通道东段、南横通道、南北通道等城市核心区长距离特大地下通道工程,迫切需要围绕预制拼装、双碳、智能建造等开展更精细化、更高品质建设调研。上海城投集团、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将继续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推动预制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韧性建设和双碳技术,引领上海乃至全国地下道路工程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