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8月06日 05:45:0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学会召开团体标准《河网地区村镇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污染一体化修复可行性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专家审查会
发布时间:2022-01-05 19:46:08      


2021年12月30日,根据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沪土木[2021]第41号文的要求,由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和中南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开展的团体标准《河网地区村镇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污染一体化修复可行性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专家审查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壤治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叶国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特邀同济大学李怀正教授、同济大学张亚雷教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嘉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唐利技术总监、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黄瑾总工程师作为评审专家,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崔敉副秘书长及编制组成员共16人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首先,叶国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对各位特邀专家的出席表示欢迎,同时对该标准编制工作及编制组成员做了简要介绍。编制组负责人同济大学王亚宜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标准编制的立项背景、研究基础、编制流程、编制大纲,以及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条文。


该《指南》内容主要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社区环境监测及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开展过程中探索实践所取得的有关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的关键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形成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体系,以技术指南为形式载体进行应用推广。


在以往的水土修复实践中,往往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割裂开来,单独针对各个受污染的场景进行修复。河网村镇地区村镇类型复杂、人口密度大、污染物来源多、分布广、特征复杂,缺乏在河网密集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活跃条件下,可同时对受污染水体及土壤进行协同修复与调控的治理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编制组在阐明污染物在河网村镇地区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基础上,对河网村镇地区受污染地表水-土壤-地下水进行一体化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编制本指南将研究成果形成技术指南以期指导实践。


一体化修复技术的优势:当地表水受污染时,可针对地表水进行重点修复;设置PRB阻隔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过程中的污染物,采用抽-注结合模式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并维持地下水位;采取特色植物修复及地表水淋滤,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溶出进入地下水实现修复。

image.png

水土污染一体化修复技术示意图


image.png 

《指南》技术应用示范段工程实施示意图

 

与会专家围绕《指南》的标题大纲、术语和符号、基本用语规范和技术指南细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并对下阶段的编制工作做了重要布置。叶国强秘书长对编制组工作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希望编制组能够积极听取专家意见,主编单位充分协调、参编单位积极配合,按计划继续推进指南的编制工作。

 

image.pngimage.png

会议现场


会议在紧张高效的氛围中进行,圆满完成了会议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与会专家对《河网地区村镇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污染一体化修复可行性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相关技术内容及后续编制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平原河网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村镇的产业结构多样,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污染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幅增加了水土环境治理的难度。《指南》提出的水土污染单项修复技术符合村镇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且针对河网地区村镇水土污染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一体化修复技术,填补了河网地区村镇水土污染一体化修复技术的空白,推动了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