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8月05日 18:01:2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聚焦“韧性、安全、绿色、低碳”2022第九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在沪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09 22:09:36      


图片 1.png

12月8日-9日,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2022第九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大会是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共同主办,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特别协办,上海闻鼎公司承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陈湘生、吴志强、朱合华、刘加平,法国水利科学院院士Isam Shahrour,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迎新,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袁勇,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卫东等院士、专家参与大会,与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开启了一场全球地下空间领域的巅峰对话。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超过5万人。

图片 2.png 

多位专家通过网络参加本次大会

 

开幕式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为大会致辞,他指出: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发展、韧性城市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理念的要求下,地下空间的发展将面临全新的外部形势和内在要求,如何将韧性城市、生态底线管控、绿色安全生产等要求融入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当中,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本次论坛以“韧性、安全、绿色、低碳”为主题,交流探讨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和防灾减灾水平,可谓正当其时。

图片 3.png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为大会致辞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岩,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分别为大会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雨主持。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岩为大会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为大会致辞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为大会致辞


本次会议以“韧性、安全、绿色、低碳”为主题,聚焦“顶层规划”、“数字智能”、“技术创新”、“装备制造”、“城市更新”等领域,充分交流分享地下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历、灵感想法,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主题报告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1个主论坛、2个平行会场,在平行会场中安排了3个专题讨论。大会共安排了34场主题报告,其中有5位院士报告,大会同期还推出技术创新展示,集中展示地下空间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成果。


主论坛-院士报告


01-《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建设》

图片 8.png 

主讲嘉宾:钱七虎 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防护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原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原理事长。

报告简介

报告从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压力两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建设“公园城市”、促进生态碳汇的意义及建设公园城市的中重要途径,举例说明如何发展发展城市双碳建筑、发展城市双碳交通、号召积极稳步发展城市 CCUS(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与减排。

 

0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图片 9.png 

主讲嘉宾:陈湘生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擅长于隧道工程与地下工程、人工冻土力学与东土力学、特殊岩土工程、建井工程。

报告简介

报告从低碳化、绿色发展、数字智能技术以及各类实践效果视角介绍了当前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路桥、高层建筑、机场以及数字智能技术等。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包括了大型水坝、水利工程、环境修复工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等。

 

03-《TOD带动城市绽放》

图片 10.png 

主讲嘉宾:吴志强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会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教育部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0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挑战与策略》

图片 11.png 

主讲嘉宾:周迎新 院士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会员。在岩石力学的研究、工程、教学和地下空间技术领域有超过30年的经验。主持了多个开创性的岩石力学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并为多个新加坡政府部门的地下空间规划和发展担任技术顾问。

 

05-《Data Wizard for Infrastructure Knowledge: Perspective for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s(基础设施知识的数据向导:透视地下建筑)》

图片 12.png 

主讲嘉宾:Isam Shahrour 院士

法国水利科学院院士、法国里尔大学特聘教授。十多年来专注于通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实施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应用于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的发展中。

 

主论坛-主题报告速览

图片 13.png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雷升祥作《建设美好的城市地下空间》报告


图片 14.png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卫东 作《软土基坑超深微扰动装配式新技术与应用》报告

 

图片 15.png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董事长 农兴中 作《地铁车站预制拼装工法研究与应用》报告

 

图片 16.png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与风险控制研究部主任 吴迪 作《上海轨道交通暗挖技术实践与应用》报告


图片 17.png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张旭东 作《城市地下大空间新型装配支护技术》报告

 

图片 18.png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集团 ) 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张中杰 作《上海地区束合管幕暗挖新技术研究与实践》报告

 

图片 19.png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谢小林 作《敏感环境深基坑工程微变形主动调控关键技术》报告


图片 20.png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晓昭 作《地下结构沉降变形机理与监测预警》报告

 

图片 21.png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荣传新 作《人工地层冻结法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报告

 

图片 22.png 

瑞马丸建(安徽)工程支护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门间宪悦(日)作《日本钢支撑发展概要及瑞马丸建钢支撑在中国的应用》报告


图片 23.png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国友 作《地下空间自愈合防水及防结露新技术介绍》报告

 

图片 24.png 

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吴伟 作《非饱和地基中浅埋隧道的离心机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报告

 

图片 25.png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黄俊 作《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助力城市更新的思考》报告

 

大会分论坛

此外,大会设置了两个分论坛,以“综合立体交通与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运维”、“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韧性发展”三大专题,围绕城市韧性建设与精细管理、数智地下空间建设、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维护等方面展开了热烈交流。

专题一:综合立体交通与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

 

 

 

专题二: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运维

 

 

专题三: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韧性发展

 

图片 44.png

 

大会同期还安排了丰富的交流展示活动,生动展示地下空间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成果。

 

本届大会得到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未来之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瑞马丸建(安徽)工程支护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大会。


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发起于2013年,时值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再利用,地下空间大规模统一开发的建设热潮,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大会宗旨是打造面向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前沿信息与技术高端交流平台。大会通过持续关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地下空间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切实促进了产业间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积极助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新模式和新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城市包容性、韧性、宜居性,扩大国际视野,加强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实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 55.pn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