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土木大讲堂”第十七讲于虹漕南路155号(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教培中心)1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活动特邀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贺春宁作《沉管法隧道技术应用及发展》主题报告。隧道网作为支持媒体参与。
会议由地下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吴惠明主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崔敉致辞,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弘、上海城建市政集团副总工程师杨光辉及来自学会会员单位5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出席本次活动。线上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超4000+人。
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总体设计、咨询和管理工作。在20多年工作中,承担有20多项隧道工程的设计和咨询工作,先后多次荣获全国、部级和省市级优秀工程咨询和设计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有专利10余项,主编和参编有上海市《道路隧道设计标准》和《道路隧道大修设计标准》、天津市《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国标《沉管法隧道设计标准》等多部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的编写工作。
本次主题报告《沉管法隧道技术应用及发展》,从1910年美国底特律河的沉管法隧道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沉管法隧道技术的历史、技术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报告不仅回顾了这一技术从诞生之初的摸索尝试,到逐渐成熟并成为全球水下隧道建设的重要选择的过程,还详细剖析了国内外多个标志性沉管隧道工程案例,如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荷兰厄勒海峡隧道等,展现了沉管法隧道技术在不同地质、水文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同时,报告着重介绍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创新实践,包括其独特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高效施工工艺以及面对复杂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沉管法隧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报告展望了沉管法隧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预示着这一技术将在未来水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讲座现场,听众对沉管法隧道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围绕沉管法隧道技术的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包括沉管接头的防水能力、深中通道管节的沉放与测量技术、国内多个沉管隧道技术选用的对比、海洋环境下钢壳混凝土的耐久性、地基处理的复杂性,以及沉管法相较于传统盾构法的优劣势等。贺春宁总工一一给予了专业且详细的回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展现了大家对沉管法隧道技术的高度关注。
最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秘书长徐志玲对参与本次土木大讲堂的所有与会的技术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本次“土木大讲堂”活动,不仅为广大技术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促进了大家共同探索、共同推动地下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发展,为土木工程行业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