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下午,桥梁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政总院四号楼多功能厅举行了“U肋内焊技术”的学术讲座。
国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大量采用U肋进行加劲,由于U肋内部空间狭小,以往只能在U肋外侧开坡口进行单面焊接,反面存在未焊透、焊穿、焊瘤等缺陷,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容易产生疲劳裂纹,降低了U肋角焊缝的疲劳寿命。为解决该问题,U肋内焊技术近些年来逐渐得到应用。此次讲座特邀请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舒先庆作为报告人,来自土木学会的五十名会员参与了此次学术会议。
舒高工从研究背景、U肋内焊技术介绍及应用、工艺研究与科学试验、标准制定、技术交流和探讨建议六个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
舒高工首先从某实桥钢箱梁裂缝病害的分析入手,介绍了U肋角焊缝单面焊接的缺点,并从受力分析上指出在同等轮载作用下,U肋双侧角焊缝桥面板焊趾处的拉应力要显著小于U肋单侧角焊缝,有助于提高疲劳性能。日本桥梁界在2011年提出过内焊设想,但未实现工业化。
接下来,舒高工介绍了国内开发的U肋内焊技术,实现了一次焊接一块板单元,效率高,并且已经实现了在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等桥梁工程上的应用。通过相关工艺研究及科学试验可以发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U肋双面焊接(不论是80%还是60%的熔透率)均比单面焊接(80%的熔透率)的疲劳强度提高1.4-4倍以上,且该内焊技术实现了可焊、可检、可修。
现场的桥梁技术人员针对该项技术提出了相应问题,并与舒高工进行了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对U肋内焊技术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