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者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工程开工建设;“市府一号”工程北横通道成功进入中山公园工作井;本周末,轨交17号线、9号线三期将载客试运营,届时,上海轨交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将增至666公里,车站数增至389座。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共同举办“地下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聚焦上海重大工程、探讨地下工程创新技术、共话智慧地铁、研究行业规范。赶快和小编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吧!

来自上海申通地铁、上海城投水务、隧道股份、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大学等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科研院校及相关设备、材料厂商的委员或代表共180余人参加。
申通地铁和上海隧道从建设和施工的角度
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铁建设情况。

演讲摘要:智慧地铁的目标是伴随着上海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而实现的。市民、乘客是最直接、最迫切的体验者与评价者,也是地铁运营的重点。同时,地铁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必须站在智能技术的平台上。不断涌动的智能技术也促使了地铁与城市一并进入到崭新的智慧时代。



演讲摘要:地铁运营是以建设为前提的,目前在中心城区建设地铁越来越难,演讲提出了在围护结构、支撑体系、承压水处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重点介绍了上海隧道公司应用的地下连续墙中的GXJ接头工艺、支撑体系中的自补充系统、“三化一体”的承压水治理技术。并以上海轨交静安寺车站为例,分享了“顶管技术”和“管幕暗挖技术”施工地铁车站的想法。


本次会议有3个话题围绕深隧展开,分别从竖井设计、施工和隧道施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

演讲摘要:报告介绍了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概况,通过对110m地下连续墙试验情况、东京湾隧道及穿黄工程竖井渗漏案例的介绍,指出特深竖井施工的技术难点,经过各种方案比选最终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



演讲摘要:报告首先介绍了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中特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狭小空间特深基坑开挖、大盾构分体始发、大盾构穿越施工等工程风险点。随后针对这些风险点进行了特深MJS、隧道衬砌结构等各方面试验,并就试验成果进行了介绍。



演讲摘要:报告介绍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的难点,从槽壁稳定、导墙施工、垂直度控制、泥浆工艺、钢筋笼加工等各个方面阐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关键技术。随后,以上海建工的工程为例,介绍了一些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案例,最后介绍了深隧试验段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情况。



继港珠澳大桥后,“隧、岛、桥、海下互通”四位一体的集群工程。
▼

演讲摘要:报告首先就深中通道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随后重点介绍该工程沉管隧道设计。分析了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大型沉管隧道的结构形式,针对这些结构进行了深中通道沉管方案的比选。


在新建地下空间向更深更大发展的同时,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
▼

演讲摘要:报告列举徐家汇三线换乘工程、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等多个案例,形象地介绍了既有地下建筑物改扩建的现状、种类与方法、流程、专项技术研究等,就《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技术规范》的条文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