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至25日,中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交流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委会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木竹结构专委会等协办的,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建筑、信息化等领域的百余家单位共计26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国内文物建筑保护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推动我国文物建筑检测鉴定及抗震技术的进步。多名专委会委员和技术骨干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8月24日上午,中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交流会在中国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张文革秘书长主持下开幕,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代表山西省文物局开幕致辞,欢迎专委会在山西太原举办本次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一场关于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学术盛宴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举行。主会场的技术交流会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戴俭教授、北京大学考古学院周双林教授、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张涛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狄雅静副主任、云冈石窟研究院宁波研究馆员等40余位专家老师为大家带来了40余项技术交流汇报及专题案例分享。诸位专家通过讲述自己以往的项目案例与各位会员分享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理解。与会会员纷纷表示,通过技术交流会收获颇多。
专委会委员张富文博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立帖式砖木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立帖式砖木结构单片墙体拟静力试验、单层房屋的振动台试验、震损后加固房屋的振动台试验情况,并与与会专家们分享了研究成果以及提高立帖式砖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技术。
8月25日上午,会议组织相关专家和会议代表120余人,赴晋祠博物馆结合晋祠水镜台保护修缮项目,开展现场学术交流。
晋祠水镜台预防性保护现场预防性保护交流由山西省文物局质量监督站路易站长主持,路易站长讲述了晋祠水镜台保护修缮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预防性保护对于文物建筑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路易站长强调了多学科结合、多视觉观察的文物保护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交流考察中,会员代表与路站长纷纷探讨彼此对于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解。
学术考察及交流为“2019中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交流会”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了直观的交流机会,也为本次技术交流会画下完美的句号。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