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3月31日 14:37:1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专委会新闻
工程建造专业委员会举办“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技术” 科技讲座
发布时间:2020-08-03 19:33:07      

为推动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和发展,总结推广创新成果,探讨新技术、新工艺,研讨展望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7月30日上午,工程建造专业委员会“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技术”科技讲座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特别邀请了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毅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工程师黄轶、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梅英宝分别作题为《昆明恒隆广场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南京金鹰天地三塔连体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杭州之门双子塔超高层关键施工技术》的报告。来自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1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本次讲座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建造专业委员会秘书李阳主持。


专家介绍

朱毅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技术员、项目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现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上海中心大厦、广州新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策划工作,共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1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物和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image.png

 

朱总详细介绍了昆明恒隆广场主体结构工程概况,并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超高泵送技术、施工电梯垂直运输技术等方面全面阐述项目中运用的创新技术。

0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测温方案

为了确保基础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内外温差超限而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在浇筑和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内表及环境温度实施每天24小时的连续监测,混凝土内部设温度测点 91个,另设环境温度测点2个,在覆盖养护层底部设2个测点,共设95个温度测点。

 image.png

02 钢结构施工技术—塔吊竖向爬升技术

昆明恒隆广场塔吊的内爬式方式采用了上下两道支撑系统,现场施工时每台塔吊配置3套支撑系统交替翻设。办公楼核心筒井道净空尺寸小,塔吊与钢平台结构净距离最小190mm,无法展开“由上往下”垂直吊运内爬支撑系统。项目创新地采用“模块化优化爬升支撑框,核心筒井道内设置无支撑翻运机构” ,通过改进,两台M1280D塔吊爬升支撑系统翻运和结构吊装同步进行,无需互吊,节约爬升工期并成功解决内爬塔吊布置造成的工序制约。

image.png

 

专家介绍

黄轶,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南京紫峰大厦、杭州来福士、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等工程的建设工作,在超高层、大型综合体建筑、地下工程和建筑改造等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上海建工集团科技成果奖20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员编写行业标准1项,上海市地方标准3项,申请专利21项。2006年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2015年获得“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英才”称号。

 image.png

黄总从连体建筑的整体介绍、复杂超高群塔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复杂超高群塔连体建筑空中连廊施工关键技术、复杂超高群塔连体建筑数字化安全建造技术、基于商业区域提前营业的复杂超高群塔连体建筑总承包施工组织技术等方面全面阐述项目中运用的创新技术。


01薄钢板厚截面组合剪力墙安全高效建造与裂缝防控技术

塔楼结构研究的第3个内容是剪力墙高效建造与防裂技术。金鹰核心筒剪力墙均内含剪力钢板(25mm-35mm),尤其T1塔楼剪力钢板至22F,采用传统悬挑脚手方案进行钢板层施工,既费时耗力,又冒有巨大安全风险;但若采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又会与剪力钢板吊装产生矛盾。此外钢板自身的吊装和焊接变形控制,以及大厚混凝土剪力墙裂缝控制也都是剪力墙施工的难点。

 image.png


 02空中连廊提升实施

经过整整提前一年的空中连廊提升方案论证和精心的施工准备,空中连廊于2017年10月18日开始提升,至10月26提升结束。整个提升历时7天20个小时,实际连续提升65个小时。最终整个提升过程平稳顺利,在当地引起轰动,取得相当的社会影响。

image.png


专家介绍

梅英宝,博士,教授级高工,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和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上海人民广场轨道交通枢纽改造、上海世博轴和世博中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莘庄地铁上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吴江绿地超高层项目等工程的建设,在超高层、大型综合体建筑、地下工程等施工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07年曾获得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

image.png

梅总对项目施工特点难点进行具体介绍,并从深基坑工程施工、基础底板施工、上部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BIM技术应用、智能化安全监控等方面全面阐述项目中运用的创新技术。


01深基坑施工—支护设计概况

基坑周边采用单排(局部双排)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角部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范围采用排桩加4道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其中基坑四边中间部位设斜抛撑,后期对斜抛撑进行了优化;为方便挖土和形成环通施工道路,设置东西向栈桥,突出主楼区域

 

image.png

 

02基础底板施工—溜槽法施工

适用于基坑内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施工,特别是水平支撑、栈桥少且深度不超过12m的深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施工;汽车泵每小时泵送混凝土50m³,溜槽每小时输送混凝土高达150m³;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加收泵送费,溜槽完全依靠混凝土的重力自流,可节约泵送费。溜槽搭设所需的钢管扣件、钢槽可周转使用;适用场地受限的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image.png

结语: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地标,更是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兴建与规划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超高层建筑也是经济与科技创新的需要,我们应不断完善超高层工程建造技术理论体系,同时也是施工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