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最后一个巨型钢圆筒顺利振沉,人工岛围堰合龙,标志着大桥建设重大节点之一的隧道人工岛的主体结构完工。位于桥隧转换处的东、西隧道人工岛,外围由120个巨型钢圆筒围成,其中西人工岛已于今年9月11日顺利振沉最后一个钢圆筒并成岛。
人工岛主体结构完工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长度35.6公里,采用桥隧组合设计方案。海底隧道穿越伶仃西、铜鼓主航道区,沉管隧道长5664米,为世界第一。岛隧工程是大桥施工环境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协调管理最具挑战性的关键工程。为实现桥隧转换,需在海中填筑东、西两个隧道人工岛,人工岛长度均为625米,最宽处分别为183、225米,采用蚝贝外形。岛体采用主格及副格仓围闭,其中主格采用钢圆筒结构(即钢圆筒),副格采用直线型钢板桩结构。完成隧道人工岛建设后,要在海底软弱地基上建设目前世界上最长、埋深达45米以上的海底沉管隧道,并实现海中岛隧的连接。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两个隧道人工岛的外围由120个巨型的钢圆筒组成,其中东人工岛59个,西人工岛61个,这些钢圆筒插入海底之后,就像一个个巨大的柱子在海中围起了人工岛的形状,然后再往钢圆筒的中间填砂土,从而在海上形成衔接桥梁与隧道的人工岛。今年的5月15日,西隧道人工岛振沉第一个钢圆筒,并于9月11日完成最后一个钢圆筒的振沉后成岛。东隧道人工岛从9月22日起施工,至昨天振沉最后一个钢圆筒,标志着两个隧道人工岛的主体结构工程都已经完工。
一个钢圆筒17层楼高
昨天上午,在辽阔海面停着的巨大施工船上,8个巨大的液压“手臂”吊起了这个巨型的钢管,通过精确的卫星定位后将其缓缓放在海中,再由巨大的机械大锤高频次的震动慢慢将大钢管打入到海底20米,最后一个钢圆筒从被吊起到入海的过程,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据介绍,隧道人工岛的施工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如现场的巨大振沉设备,是中交集团与全球最大的振沉设备制造企业美国A T E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制造出的世界第一个八锤联动的振沉系统。
据了解,隧道人工岛建设中采用的钢圆筒,由上海振华重工在上海制造,然后由远洋运输船分批运到珠海,总重量约6万吨。最后一批钢圆筒于11月26日从上海起航,11月30日运抵东人工岛施工现场。在这120个钢圆筒中,最高的一个达到50.5米高,重量为555吨,若以3米为一层计算的话,这个插入海底的巨型钢圆筒,约相当于17层的高楼那么高。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