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4月01日 08:49:1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程热点
工程热点
“泰山学术论坛”——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专题学术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13-07-16 17:59:55      

  7月10至12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的“泰山学术论坛”——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专题学术会议在山东科技大学举行。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在内的全国各地土木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术精英200余人汇聚一堂,以“防灾减灾”为主要议题,研究讨论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抗灾新理论、新方法。
专家云集,共商“防灾减灾”
  据悉,参与此次“泰山学术论坛”——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专题学术会议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钱七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宋振骐,中国工程院士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郑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教授顾金才,泰山学者、长江学者、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等参与。
  论坛期间,院士钱七虎、宋振骐、郑颖人、顾金才,长江学者吕西林、聂建国 、李术才、刘泉声 、李宏男,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李国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牛荻涛、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吴刚、同济大学薛伟辰教授先后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共享信息,交流学术,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降低修复投入
  在学术会议现场了解到,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关于“可恢复功能城市”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吕教授介绍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建筑中设计一个可恢复功能的抗震结构,在地震过后,不需要修复或者稍许修复就能恢复建筑的使用功能。
  “汶川地震给了都江堰很大的冲击,据了解,修复都江堰的投入比建造都江堰的投入甚至要贵两倍,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震后为了恢复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吕教授设计了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和可更换构件结构来实现功能恢复。“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原理相仿,通过利用建筑物的摇摆减少地震的动能量。”吕教师表示,而可更换构件结构像电路中的保险丝一样,如果电路出现问题,保险丝断掉以保护电路,“和保险丝的原理一样,在地震中我们让这个抗震结构坏掉,地震后我们只需要更换抗震结构的部分就可以了。”吕教授介绍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