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召开2010年联络员、秘书工作会议
市土木工程学会为进一步加强学会建设,于4月9日至10日在浙江召开2010年联络员、秘书工作会议,30余人出席。会议由孙羹尧副秘书长主持。
秘书长傅德明高工在会上通报了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及学术活动的有关情况。傅秘书长指出:学会2009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联络员和秘书发挥的骨干桥梁作用是分不开的,在今年的工作中,学会与联络员和秘书要继续加强沟通、合作和交流,具体抓好1、会员发展工作和会员会籍整顿工作。2、抓好学术交流工作,其中包括上海市科技节活动、科协学术年会、工博会活动。3、配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开展好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相关活动,借中国土木学会百年庆典之东风,弘扬土木工程在市政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在会员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今年我会将新成立一个工程改造与维护专业委员会,请各联络员与秘书联系相关人员配合学会做好会员发展工作和团体会员发展的推荐工作。傅秘书长还就新专委会成立的有关进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将开展的学术活动和杰出工程师评选及加强联络员秘书相互间联系的有关事宜作了讲话。
参会的联络员与秘书在会上均作了自我介绍及本单位性质业务等的推荐,广泛的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
(亦敏)
学会召开2010中国上海地铁年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筹备会
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10年5月6日下午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10中国上海地铁年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筹备会,为即将于2010年11月11日在沪召开的旨在为适应当前地下空间、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形势,交流和推广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发展的学术会议提供前期准备。
会议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学会地下空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白亭辉教高主持,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高工就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前期准备的进程、目前论文征集情况、下一阶段工作分时安排等向与会者作了阐述。
学会副理事长白云教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朱惠君秘书长、上海城建集团科技部主任叶国强教高、上海隧道公司科技部主任林家祥教高、同济大学教授:刘国彬、束昱、浦琪、城建设计院徐正良副总工、申通咨询有限公司毕湘利所长、刘丽萍高工、上海隧道院张萍副院长、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俞加康总建筑师等近20名专家出席。
会议就论文征集的范围、时间、内容、会议的主题报告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会议指出,市政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宽泛的交流内容与交流空间。与会人员指出,本次会议要从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科技、新的管理出发,对一线城市的轨交建设进行总结,对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建设进行指导,同时借鉴国外轨交施工、设计、管理的经验,从节能减排、人文环境的理念与实践、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估与化解、安全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展开我们的工作。
白亭辉副总裁,傅德明秘书长分别对各有关单位可以提供的论文重点进行了提示与协调。
与会人员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本次会议,认真设计好会议的细节,通过交流,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创新和安全便捷”的目标快速、健康的发展。
(亦敏)
学会联合主办2010年夏季国际学术专题报告会
由市土木工程学会、市交通工程学会、市公路学会、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市城乡和交通委科技委支持,市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承办的2010年夏季国际学术专题报告会于6月17日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来自各相关学会的200余名设计、规划、施工方面的专家、市建委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其中包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教师、学生等。我会傅德明秘书长、市建筑学会吴之光理事长及市交通工程学会、公路学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我会理事、市城建设计研究院王炯院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的演讲者:麻省理工学院土木环境工程系统工程部教授、东日本铁路公司荣誉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美国智能车辆高速公路学会首位“杰出大学学者”萨斯曼博士就“用多元系统的概念解决当今社会的交通问题”、“工程系统领域的CLIOS程序的应用”进行了4个小时的演讲。
萨斯曼博士参与了美国国家交通和建设的许多决策,目前仍担任美国交通部智能交通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就智能交通系统的各项议题负责向美国交通部提供咨询。
演讲指出:交通问题是我们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来,交通专业人员受到了挑战,需要培养新一代交通专业人员,处理交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萨斯曼博士分析了多元交通的概念,从50年代、60年代及新世纪的交通现状出发,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介绍了这一概念。指出多元交通必须立足于经济、环保和社会这三个方面,要用高端技术,以数学工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运用丰富的信息系统,来处理一些纠纷问题,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活动,大规模的对交通网络进行优化处理,以及对智能交通领域进行有效的探索与管理。新一代的交通设计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理念,要将此作为一个主要设计原则,同时,灵活性也是对新一代设计人员的思维要求,世界一直在变,对未来唯一清楚的是我们不能预测未来,所以,我们每个团队必须具有替代性和灵活性,每个交通设计人员都有责任培养自己对改变未来作出调整。
萨斯曼博士介绍了工程系统领域的CLIOS程序,对此程序作出概念的解释,并以墨西哥城的交通为案例,对此程序作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程序使用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CLIOS程序在具体运用中的主程序与亚程序之间的关联,解释了系统的时间与空间的灵魂是什么,其影响的范围是什么及其相关者如何改变策略,并且如何执行改变的策略。
与会人员与萨斯曼博士展开了热烈的互动。报告会间隙,与会人员参观了上海市城市规划馆,并领略了上海地铁的未来发展的概况。
(亦敏)
学会联合主办“GeoShanghai 2010国际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GeoShanghai 2010国际岩土工程学术会议”于2010年6月3日~5日在上海大酒店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承办。
这次会议得到了世界各地岩土工程界诸多知名专家以及众多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逾30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国外代表超过200多位。在开幕式上,同济大学黄茂松教授首先致欢迎词,随后,本次大会主席、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Al-Qadi Imad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张建民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祝贺。
GeoShanghai 2010国际会议是继GeoShanghai 2006大会后再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岩土大会,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承办的最大规模岩土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立足于国际岩土工程现有的水平,展望了世界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最新的进展,探讨了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工程发展趋势以及岩土工程师的历史使命。论坛的主要目的是:(1)加强全球岩土工程学者的学术交流,将海外岩土工程学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介绍到中国,同时也促进海外学者对中国岩土工程建设发展的了解;(2)扩大促进中外岩土工程学者之间的联系,取长补短,探讨岩土工程问题,提高技术水平,争取开展联合研究,增强中国学者在国际岩土工程界的影响。通过国际同行,特别是活跃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和海外中国学者的交流,了解和掌握研究的前沿领域与方法学体系,促进中国岩土工程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掌握新的研究动向,推动该领域的学术进展,促进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
自2008年初,大会一号通知发出以来,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奥地利、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伊朗、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30个国家(地区)的675余篇摘要,经专家严格评审收录论文375余篇。会议论文集在会前已由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以EI源出版物(ASCE Special Publication)的形式在全球出版发行。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涉及到岩土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国际岩土工程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岩土工程的实践和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既包括对传统岩土工程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发展,也有关于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思考与探索,同时还有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工程应用与工程实录分析。
本次大会安排了149个主题报告和一系列大会论文交流与经验介绍,其中Robert Holtz、Robert Lytton、张建民、Imad Al-Qadi、Herve Di Benedetto、黄茂松、Yoshiaki Kikuchi、Buddhima Indraratna和T. Nakai等国际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先后报告了他们长期在岩土工程领域辛勤耕耘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他们学术上的厚重和造诣。
会议结束后,大会组织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区和同济大学。
(智勇)
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地下工程技术展览会在沪举办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的世纪,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市场。一批越江跨海隧道工程拟建、在建或已投入运营。铁路隧道更是飞跃发展,当前在建的铁路隧道超过 600公里,铁道部另规划建设 8962公里铁路隧道。中国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也进入了新高潮,我国目前已批复 25个城市近期( 2015年)建设规划,总计 87条线路,总里程 2529.62公里,总投资 10043.16亿元。
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推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开发和应用,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问题。
为促进行业交流,推广新技术、新理念与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展览会于5月19日—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北方重工集团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公司、中铁轨道集团公司、德国海瑞克、日本小松、意大利凯德桥隧集团公司等70余家企业展出了先进的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设备、材料。20日下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2010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地铁隧道方面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出席,9位专家作了演讲,内容包括中国铁路建设规划、海底和江底大直径隧道工程技术、盾构掘进机国产化、地下工程安全技术等。
我会傅德明秘书长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相关团体会员单位及千名专业技术人员参观了展览并出席相关论坛。
(明)
工程结构专委会组织对上海辰山植物园铝合金温室现场技术考察
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本着“城市·创新·世博——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10年5月19日下午,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术委员会结构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上海辰山植物园铝合金温室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考察活动。本次活动为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在现场,学会常务理事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总工对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作了总体介绍。而后,业主方就整个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项目结构设计负责人和铝合金温室设计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工程概况、结构体系、以及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关键点。铝合金温室的施工方对三个铝合金网壳结构的施工安装进行了讲解。同时,组织参加的会员一一参观工地现场,并回答了会员们提出的技术问题。会员们参观热情非常高涨,普遍感到结合重大工程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交流平台。参加本次活动的会员有50多人。
上海辰山植物园地处上海松江区松江新城北侧、佘山西南,东起佘山中心河,西至千新公路,南抵花辰公路,北达沈砖公路(辰山塘以西)、佘天昆公路。由三个异型体的铝合金壳体结构的玻璃温室以其轻巧透明的特征成为上海辰山植物园的一大亮点,将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玻璃温室采用铝合金玻璃结构,使用仿生学原理塑造的形体自然、流畅,其晶莹透彻的建筑和绿环融为一体,并且与背景的辰山交相呼应,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生态温室建筑由三座不同的大气候罩、一个有顶棚的室外门厅区、办公区和一个地下的设备区组成。总建筑面积21165平方米。展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展示8个不同的植物展区,建筑面积共12875平方米。生态温室建筑高度分别为21.412米、19.665米和16.917米,展开面积约为10,000m2、7,800m2和4,800m2。温室群的建筑形态独特,弧形的大跨度穹顶,结构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单层空间网格结构,顶为三角形夹层中空钢化玻璃覆盖,轻盈通透。温室突破传统的室内植物密植形式,在大空间内突出园艺花卉植物的季节性布置。三个温室利用可再生的能源,采用独立分区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内部形成8种气候类型,种植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
其建筑设计理念为:以植物为本,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一切设计符合温室建筑的建筑特征要求,符合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念和技术要求 。
通过参观交流,了解工程结构设计难点、建筑造型、结构找形、风荷载确定、支座构造、 节点构造。对整体稳定性分析 、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进一步交流结构设计理念。普及科技知识。本次活动为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技术交流平台。
(枕戈)
给排水专委会召开排水收集系统相关技术研讨会
--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作为我会参与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上海城市排水收集系统相关技术研讨会5月20日下午在科学会堂召开。
本次活动围绕 “城市·创新·世博——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导,开展对上海城市排水收集系统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来自本市排水行业的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市政工程设计院、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院、城市排水公司、上海环境工程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中铁上海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宁市政署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
我会给排水专委会秘书张欣副总工主持了会议。
学会理事同济大学李田教授、上海浦东新区管网局鞠春方处长、日本会泽高压混凝土株式会社周仁法高工分别在会上作了演讲。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给排水管网优化方案、管网的养护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海城市管网的材质进行探讨。专家们围绕以人为本,从四新技术出发,对现有的管网进行评价,提出优化方案,介绍线内调蓄技术的应用案例,从管网材质的历史变迁、发展、分析不同管网材质的优劣,积极探讨管网材质的结构与比选。
与会专业技术人员对演讲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专家们展开的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常务理事给排水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辰总工在会上指出:排水管网的设计、研究、施工、养护,关系到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大事,去年,建设部也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的方矢的进行研究,并请大家多提建议,取得好的经验,使我们的城市排水工作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亦敏)
计算机专委会举办桥梁工程设计和分析软件介绍及演示会
--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2010年5月20日,由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空间线性及非线性桥梁结构静动力分析软件- binas”介绍和演示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会议邀请从事软件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主讲。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学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的委员、上海市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及高校的有关师生,总人数超过40人。本次活动为2010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吴杰博士对软件的界面、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现场演示了数座不同结构形式桥梁从建模、计算到最后的结果处理的全过程。该软件基于autocad平台并采用vc++语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以下特点:①界面友好,与autocad相结合,能将设计图纸直接转换成分析模型,后处理表现丰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②具有结构空间非线性静力、动力、稳定、抗风、抗震和施工控制等功能,其中强大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功能包括:斜拉索非线性、大位移大转角效应等,首次在国内计算分析软件中实现了施工过程全非线性分析功能;③能够精确进行特大跨度斜拉桥及其他各类桥型的成桥及施工全过程空间分析;④软件与中国设计规范紧密结合,验算功能满足工程需要。
通过本次讲座不仅使得大家了解当前国产专业的桥梁空间非线性静动力分析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情况,也使得大家了解到该软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庆田)
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联办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
当今中国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其建设速度快、资金规模大,相应的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保险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国外,尽管工程保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所潜在的风险与保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据此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同济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于2010年4月16日-18日在同济大学隆重召开。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琏部长、同济大学蒋昌俊副校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张雁秘书长、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白云教授、学会孙羹尧副秘书长、同济大学科技处贺鹏飞处长、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分会负责人黄宏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十一场关于工程风险的学术报告为科技人员开拓了思路。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国际静压桩协会副主席张利民教授、台湾亚新工程顾问公司赵晓周博士、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主任方东平教授、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总工姚大均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副院长吕大刚教授、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教授、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弥宏亮博士、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徐国平总工、上海建科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工周红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陈龙珠博导、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杨秀仁总工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内容涵盖了岩土、隧道、桥梁、水利、结构、交通等与工程风险与保险相关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当前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方法。研讨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本次会议被列入上海市科技论坛项目。研讨会对推动国内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风险管理,针对重大安全风险,科学制定保险策略,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快速、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与保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法与途径。
亦敏 亚东
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特邀法国马克米姆拉姆主设计师讲座
6月10日上午,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举办桥梁结构与建筑设计讲座报告会,特邀法国马克米姆拉姆建筑工程设计公司主设计师马克-米姆拉姆(marc mimram)先生主讲。上海市多家设计院的80余名工程师到场聆听。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丁建康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马克先生的背景与业绩。
会议围绕“融合”的主题,欧洲著名建筑与结构工程师马克先生结合近年来在国内外主持设计的多座桥梁,对工程结构与建筑美学完美的结合、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讲述。无论是原生态的景观桥梁、协调优雅的人行桥梁,还是简洁流畅的跨线桥梁都要充分体现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马克先生特别介绍了天津金埠桥、直沽桥以及宁波外滩大桥的整体风格与细部处理理念。其作品对“公共空间”的强调与将桥梁融入整体环境的设计理念为参加讲座的设计师们留下了深刻影响。
马克先生还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万鹏)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5月26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马当路430号)会议室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对2010年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工作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的作了讨论与研究,安排如下:
① 2010年6月8日邀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教授做关于‘港珠澳大桥设计研究’报告。
② 2010年12月举行学会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年会,内容包括:论文发表及学术讲座。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将组织专家成立论文评审委员会,对投稿论文进行学术评审。对高质量论文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EI检索)、《中国市政工程》(核心期刊)发表。且对优秀论文进行表彰。
会后全体参会委员参观了上海世博园。
(爱兰)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举办“港珠澳大桥设计研究”学术报告会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于2010年6月8日,邀请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负责人孟凡超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作题为“港珠澳大桥设计研究”学术报告会。
学会秘书长傅德明高工、学会常务理事、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黄醒春教授、副院长张延猛教授、上海交大海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利群教授出席报告会。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建集团公司、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和技术人员、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学院老师及学生代表约70人参加。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桥-隧-岛一体化多专业的超大型综合集群工程。在报告会上,孟凡超教授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设计概况和特点、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条件特点和要求、总体设计方案等五方面内容。与会人员就港珠澳大桥相关技术要点及风险、作业周期、客流率、总体成本等问题与孟凡超教授进行互动、交流与学习。
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作了讲话。
(宁玲 亦敏)
学会燃气专委会组团参观上海世博园区
为研讨燃气安全和运营管理技术,迎接世博,服务世博,以对世博天然气供应有个直观的感性认识,2010年3月31日下午,我专委会组团参观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杨沛田,专委会主任委员王以中和上海燃气管理处党委书记殷建华等14人出席参观。大家饶有兴趣的游览了整个园区,驻足观摩了园区不同的场馆,中国馆和企业馆、欧洲各馆、亚洲的展馆、非洲馆等,对园区燃气供应的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对部分燃气供应系统进行了重点评价,并同时对安全系统等表示赞赏,大家同时对园区内新能源的运用表示极大兴趣。
(克敏)
学会燃气专委会召开十届三次委员会议
2010年3月22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业委员会于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会议室举行第十届专委会第三次委员会议。专委会主任王以中主持了会议,上海市燃气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殷建华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专委会委员共18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在上海举办,上海燃气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专委会应始终抓住燃气行业安全环保和公共利益,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活动。深入调研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对服务世博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站的考察。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完善十二五燃气规划。
(克敏)
市燃气行业第二十五次技术研讨会召开
2010年3月26日市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委会假座崇南大酒店举行上海燃气行业第二十五次技术研讨会,上海市燃气管理处副处长徐仁宝应邀出席了会议,来自上海市燃气行业的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30人参加了会议,燃气专委会秘书郑克敏高工主持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专委会十届三次委员会议精神,其中包括: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的燃气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深入调研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发放技术调查表,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倾听他们的需求,收集燃气安全技术信息,汇总列出专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抓住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契机,突出民生为重点,力保燃气安全,服务世博,服务百姓;瞄准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搞好节能减排,为低碳经济作贡献。
(克敏)
学会燃气专委会参与召开中德天然气安全与运营管理技术国际研讨会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低碳”理念的日益普及,天然气应用在全国各地呈快速发展态势,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与运营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天然气安全、运营管理以及技术领域的差距,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济大学、上海城市天然气专家顾问室、汉堡工业大学、德国热力煤气研究院、市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委会参与召开的首届“中德天然气安全与运营管理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3月3~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会议室举行。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燃气与水协会(DVGW)、德国能源与水协会(BEGW)、有关研究机构及大学、国内领先燃气行业的行业专家,共计100余人参加。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王天锡、市土木学会副理事长王以中出席会议并致贺词,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和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克武分别致词。
两天的会议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作了题为《中国天然气发展》的报告,上海燃气集团副总经理崔忠毅作了题为《上海天然气发展》的报告,德国TUHH能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德国水与燃气协会DVGW认证委员会主任Gerhard Schmitz宣讲了《DVGW认证体系》,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燃气供应策划经理沈金衍作了题为《香港中华煤气的安全与运行管理》的演讲,德国热力煤气研究院培训部主任Bernard Naendorf作了《GWI培训与DVGW标准体系》的报告,同济大学教授秦朝葵作了《天然气应用新技术现状》的报告,德国燃气与水协会和德国能源与水协会北莱茵州主任Wolfgang van Rienen作了题为《欧洲统一市场下的产品认证:法律方面的要求》的报告,德国RWI燃气与电力输配公司经理、DVGW委员会委员、Ulnich Wernekinck作了题为《德国燃气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报告,德国卫生、采暖与空调贸易协会(SHK)北莱茵州主任Hans Reter Sproten作了《建筑内的燃气安全问题》的报告。专家们就天然气安全供应,运营管理、技术培训、燃气具质量管理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从迎世博、保安全的高度,交流了天然气安全可靠供应技术,特别对燃气输配系统工程,诸如燃气调压站、加臭技术、爆炸的防护和压力容器的质量监管和技术要求,燃气管线(包括输配管线和用户管道)的泄漏探测等巡回制度和安全技术,燃气应用方面,则着重在流动监测上下功夫,对燃气设备、采暖与空调、天然气汽车和加气站等安全尤为关注。与会专家并结合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现场模拟,以应对燃气火灾,管线损坏及发生燃气燃爆等的紧急处置技术。
与会专家从中国和上海天然气未来发展的高度,回顾了天然气在中国和上海的发展过程,不仅从政策和管理上,更从技术和经济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其利弊和政策、价格的瓶颈,市场应用的前景。从体系论证和技术培训角度,各国的质量论证体系,讲到欧盟的体系,体系内容贯彻到输配和应用的各个领域,为我国和上海的燃气安全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从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出发,提出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列举了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态势,诸如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之间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彼此互补和结合起来的综合利用。
专家们分析了能量转换的途径、生物天然气的制取,地热能与除湿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应力争多发展热电联产,达到能源的梯级利用,有效减排CO2。
(克敏)
奉贤区土木工程学会召开第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6月24日奉贤区土木工程学会在奉贤古华山庄召开第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我会孙羹尧副秘书长出席了大会并致贺词。
大会由吴保国理事长主持,殷光范秘书长作了《上海市奉贤区土木工程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设想》报告。会上宣读了《关于印发奉贤区他们工程学会第四届(2006-2008年)专业论文评选获奖名单的通知》,为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区公路交通工程公司和区水利工程公司作了交流发言。区建委聂琦主任出席大会并对2009年的学会工作和获奖论文特点作了总结和点评;对学会在奉贤区、南桥镇的建设中发挥学术技术交流攻关、为广大会员提供服务平台、集结工程精英做好服务咨询、科普等四个方面的作用作了精彩论述。
(尧)
学会将于11月召开201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为适应当前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形势,交流和推广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发展,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等单位将联合于2010年11月在上海召开“201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突出展示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技术,探讨在低碳经济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展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成果。会议将有主题演讲;分组交流;宣布优秀论文;工程参观;参观上海世博会等内容组成
论文征集内容为:1、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新思路、新技术;3、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新技术、新工艺;4、车辆、设备创新及国产化;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监管与监控;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效率提升;7、城市轨道交通节能降耗减排技术;8、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新技术成果等。论文发送:专用邮箱:shtmetro2010@126.com 联系人:刘丽萍
电话:21-63189188-75263 手机:13816468082
论文将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上以增刊的形式予以发表。具体时间与格式请参阅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网站通知栏。望各单位组织本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使本届论文集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最新水平,通过交流,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创新和安全便捷”的目标快速、健康的发展。
学会工程材料专委会将召开“土木工程绿色材料年会”
为从2010年“城市,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的契机中,总结国内外智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建筑技术发展,推动我国智能建筑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学会工程材料专委会和市建筑学会绿色建材与节能专委会将于2010年第四季度联合举办“2010年度土木工程绿色材料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土木工程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新成果;重点突出在:低碳减排、节能绿色、生态环保。
本次大会将由组委会组织部分专家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对所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将由大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入选论文将汇编成论文集。诚请与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的学、协会,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论文时效为2009年至2010年6月期间撰写且未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征文征集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8月30日,其中论文摘要请于2010年6月31日前提交给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为确保稿件接收快捷和便于编辑,本次论文(包括论文摘要)征集采用电子文档方式投稿。请将稿件发送到以下邮箱,或将文件光盘寄至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黄毅明;021-64380969;e-mail:hym314@163.com; 贺鸿珠:021-64039142 e-mail:hehongzhu@163.com
论文具体格式和要求请查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网站会议通知栏。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委会年会征文通知
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一日千里、方兴未艾。从“十五横六纵”国道干线到星罗棋布的城际路网等,中国交通人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前所未有的技术风险,开拓、创新、拼搏,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工程奇迹。在书写辉煌的同时,我们仍然无法回避交通工程的巨型化、集群化带来的新的难题和风险。面对更加复杂的技术和理论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我们需要交流、沟通。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委会拟以道路与交通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为主题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年会),以期交通工程界学者同仁集聚一堂、交流切磋、化解疑难、共图发展。征文内容:会议主要研讨道路与交通工程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征文内容力求全面、充分反映我国道路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创新成果。
具体包括:①交通网络规划设计理论、方法;②复杂地质条件交通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新方法;③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的新工艺、新方法;④交通设施防震减灾技术与理论;⑤交通设施及结构的耐久性、可靠性;⑥隧道工程关键技术和理论;⑦桥梁工程技术问题;⑧路基与基础工程关键问题;⑨道路与交通设施运营管理与维护。
学会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将组织专家成立论文评审委员会,对投稿论文进行学术评审。对高质量论文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ei检索)、《中国市政工程》(核心期刊)发表。
征文要求及具体格式,请参阅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网站
联系人:
车爱兰博士电话:13817107992 e-mail: alche@sjtu.edu.cn
朱宁玲 博士13661866971 e-mail:zhuningling@126.com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成立于1964年2月,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主要成员。现有职工1858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数370人,是具有国家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综合经营业绩在上海市建委对建筑施工企业考评中多次名列第一。
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承建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和上海城市标志性工程,包括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铁路南站、上海光源、上海磁悬浮快车主线、卢浦大桥、虹桥枢纽综合工程、上海世博工程等。
公司确立“创品牌、树形象、占市场”的经营方针和“精心策划、规范施工、竭诚服务、提升品牌”的质量方针,建立了经营、设计、策划、配管、教培和监管等中心体制。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成立了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被上海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求实、开拓、竞争”企业精神,在高难度和复杂工程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信誉卓著,赢得社会各界好评。近年来,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奖、国家银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国家市政金奖、詹天佑大奖、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奖、上海市政金奖等100多项;获联合国、国家、部、市科技成果奖100多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集体、上海市首届诚信企业、银行资信等级AAA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连续十多年评为上海市重点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公司,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建设精锐”特色公司、“金杯”公司等荣誉。
公司以“敬业、诚信、合作、进取”为工作作风,以“一流的工程产品,为社会、顾客和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目的,以“上海领先、全国一流、国际著名”为企业发展战略,力争引领建筑行业国际品牌的工程总承包商。
法人代表:王连云
公司地址:上海市武夷路150号公司
公司电话:021-62527188
邮 编:200050
传真电话:021-62522828
公司网址:www.shqj.com.cn
上海若泰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若泰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软件园,是一家由国内资深专家、学者共同投资创办的新型高科技软件企业。公司依托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的科研力量,结合多年以来在深基坑、港口、隧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安全监管领域的丰富实践积累,致力于工程建设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推广。
经过多年研发与积累,若泰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知识库、专家系统、数据监控、视频监控、手持设备等组件的工程建设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构架。通过对专业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整合,为客户提供包括咨询、培训、软件、安全监管顾问等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
若泰公司一直将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09年,公司在各地为政府监管部门、一线施工企业等对象义务举办安全技术培训与讲座10余次。2008-2009年,若泰公司抽调部分专家,参与编写了国内最权威的基坑技术著作《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此外,公司正在筹建国内第一个工程建设安全领域的门户网站,希望籍此调动社会技术力量,提升行业整体安全建设水平。
随着近年来国内地下空间开发进程的加速,若泰公司已进入了高速成长期。若泰公司将本着“以客户为本,以产品取胜,以服务领先”的企业理念,继续坚持产品专业化、细致化的管理思想,在充分满足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懈追求,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大的价值。
上海百联房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百联房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由原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和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四大集团所属房产经营企业改制重组成立的专业商业房地产租赁企业,是中国商业零售业巨头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公司依托百联集团系统雄厚的国有房产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为宗旨,主营办公楼、商铺、仓库等商业房产租赁业务,经营规模达26万多平方米、100多幅地块,遍布全上海。
公司擅长房产品质改造提升,充分利用公司自有技术力量,借助社会专业技术资源,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对经营管理的70000多平方米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旧房屋和仓库进行了二次改造,提升了房产能级品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受到市、区二级政府、集团和行业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肯定,并积累了存量房产二次改造的经验,形成竞争力。
公司在推行房产二次改造时,注重文化元素的保护和挖掘,将改造提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与现代风貌融洽相结合,提升资产的品质品味。在实施北外滩杨树浦路61号这栋30年代由英国人设计、建造,总面积近38000平方米的老仓库改建时,保留和整修加固原建筑结构中的400多根梅花桩柱,增加了大楼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度,并成为楼面新的景观;保留修缮了能承载16吨大卡车的远东第一电梯,且辟为历史文化陈列室,将历史与现实相融汇;挖掘了原建筑中的东西南北四个共享空间,增加了楼面采光,充分展示建筑的文化韵味;外立面设计与北外滩风貌区相吻合,突破了时空界限,蕴含了现代与历史的融合,成为大楼改建后的四大亮点,使这座自90年代来闲置了12年之久的大楼,重焕生机。
公司结合房产品质改造提升,立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主题经营,推出了创新主题办公楼、主题仓库、主题园区等经营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房产的品质和能级,不断满足相关行业、不同层面客户的需求。
公司推行现代化科学管理,实施高度集约的经营管控模式,强化内控管理,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规范操作行为,推进了企业基础管理扎实提高;开展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推动管理科技转型,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行《房产租赁服务质量标准》,深化流程管理,促进了租赁管理水准的提高。
公司倡导“合力同心,追求共赢”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享有“重合同,守信誉”的良好市场信誉,秉承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理念,管理专业,服务规范,与客户共创发展愿景。公司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公司地址:福州路355号文化商厦10-11楼
电话:021-63550660 邮编:200001
传真:021-63551108
电子邮箱:ybzhyb@sina.com
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辉固”) (SHANGHAI FUGRO GEOTECHNIQUE CO., LTD)成立于1992年,由辉固集团和国内公司参股,是上海市建筑行业中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业务范围为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原位测试、 工程监测等,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合资企业的技术优势,为各类地下工程和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技术服务。通过ISO 9001:2008标准和GB/T 28001-2001标准的认证。具有工程测量的资质。公司成立以来,为上海市和全国的重大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辉固集团是成立于1962年的国际工程顾问公司,总部设在荷兰。专门从事岩土工程、勘测及地球科学方面的服务,在全球有275家子公司,分布约在60个国家,员工超过10000名。辉固集团上市于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连续十多年在岩土工程咨询服务业年营业额居全球第一,近年的年营业额都保持在200亿人民币左右。
上海辉固引进了辉固集团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辉固集团也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注入上海。上海辉固定位为“放眼世界,服务国内;引进技术,中外桥梁”。
1992年以来,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南京东路和徐家汇重建改造和浦东开发项目中,先后承担并完满完成了的数十个大型高层建筑(包括上海广场、香港广场等)的基坑开挖、结构安全和施工期间环境(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安全稳定的(施工)监测任务。还积极参与了上海地铁1、2、4、6、7、8、9、10、11(北段)号线和黄浦江的观光隧道、延安路隧道、外环线隧道、复兴路隧道,翔殷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外滩通道(南段),宁波甬江常洪隧道和广州地铁、南京地铁,天津地铁等大型工程,完成了近百个车站、地下出入口、大型干坞的原位测试、施工监测和盾构隧道推进的施工监测、地铁沿线的旧楼重建对地铁影响监测等工程任务。长期承担上海地铁运营线路中隧道的稳定状况监测任务。
建设中的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12号线、13号线,黄浦江军工路隧道,苏州地铁、武汉地铁、昆明地铁、杭州钱塘江庆春路隧道等工程中也有上海辉固众多的项目。公司以大力采用高新技术为发展的动力,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以崭新的、自动化遥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水下静力触探(CPT)技术、静力水准沉降监测系统、电水平尺剖面沉降监测系统、IPI固定式测斜仪等先进手段为工程服务。
近年来公司与美国LOADTEST公司合作,引进桩基检测的OSTERBERG法,先后在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澳门新葡京酒店等工程进行了桩基(最大直径2.8m,桩长128m)承载力的检测,最大试验荷载达到96800kN,开创了国内桩基检测的新局面。
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一批包括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在内的富有经验的高科技人才。公司现有员工近百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工4人,工程师9人。可为岩土工程提供咨询,并承担工程测试、施工监测和专业培训的任务。
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仪器的技术交流、监测设计、供销联系、安装调试、专业培训和维修、率定等全套服务。并且是美国Slope Indicator等监测仪器公司在中国的代理。
企业法人;何志成 总经理:何沃源
地址:上海 浦东 罗山路669号,邮编:200136
电话:021-58337300,50331250
传真:021-58337240,邮箱:info@fugro.com.cn
网站:www.fugro.com.cn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