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4年8月28日131期
学会召开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总结展望
学会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于2014年8月5日(星期二)下午2时在申通地铁有限公司召开。20余名常务理事出席。
会议由应名洪理事长主持。傅德明秘书长作了学会2014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下半年工作要点报告。会议对上半年工作和下半年工作作了讨论,并着重对学会如何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研究。
2014年在上海市科协指导下,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认真实施好学会的内部建设达标,积极申报高等级的星级学会,全面提高学会的管理水平,积极建设现代科技社团。在各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履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履行市科协“三个服务和一个加强”的工作职责。做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及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全面开展学会理事会制定的年内工作。
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指出,学会要在 “转型驱动,创新发展”上有所建树,创造条件承接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会上半年着力抓好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建立,不断提高管理素质与水平,积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管理水平的提高。学会还在理事会、工作委员会与联络员、秘书三个不同层次召开会议开展工作,以专委会工作的实施为重点,落实年内计划。
上半年共完成重大活动18项,参加人数达2900人,其中学术活动项目9项,参与人数1670人,科技节7项(包括参与宝山科技节活动),参与人数530余人。重大国际会议二项,参与人数为1000人,举办培训班、宣贯、讲座6期,参与人数630人。完成科技评价项目18项。今年以来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8个,发展个人会员21名。学会还抓好信息报道,在中国科协综合信息平台上传及发布信息已达2663条。在简讯编撰、信息发布、土木工程学会微信群的建立、QQ群的建立、会费收缴、会员网络建设、服务会员等一系列工作上都有建树。学会还制定了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实施《上海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准则》细则,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常务理事们首肯学会上半年的工作,并对学会下半年即将组织的学术年会项目、长三角科技分论坛、专业培训、专委会学术年会、其他学术活动及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指出:作为覆盖上海土木工程全领域的土木学会,去年刚渡过了60年并成功进行了改选,学会具有优良传统,在新的一年里,全体会员为履行四年工作目标而积极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会副理事长、建筑科学研究院张燕平院长、副理事长、市建设委员会王以中正局级巡视员、城建集团副总裁周文波副理事长、学会桥梁专委会主任委员、市政总院副总工馬骉、道路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交通大学海科院黄醒春院长、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贺鸿珠博导、学会副秘书长林家祥等纷纷发言,对上半年工作做了肯定,指出上半年的学会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实属不易,下半年要将学会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大土木的发展前景非常宽泛,学会有这么多专业委员会,每个时期选择一个主题,开展对学科的研究,数年积累,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常务理事们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尤其是对学会如何提高素质,建设现代科技社团。创造条件做好承接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言献策,会议讨论热烈。
应名洪理事长在会上总结指出:上半年工作的出色顺利完成,与我们学会各级领导和各专业委员会与学会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为下半年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学会有14个专业委员会,体系多,内容丰富,专业技术队伍力量非常强,各团体会员单位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学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主动联系,加强沟通,强强联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要进一步以“三服务一加强”的理念做好下半年工作,重在落实,为在上海的土木工程领域内更好的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作出努力。
(亦敏)
市土木工程学会召开十一届二次秘书长办公会总结布局下半年工作
2014年7月1日下午,在学会办公室召开了十一届二次秘书长办公会,会议由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三位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土木学院院长顾祥林理事、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周质炎理事、上海城建集团科技部主任林家祥理事与学会办公室的同志参会。傅德明秘书长通报了学会2014年上半年的工作和学会下半年的工作安排。各位秘书长对上半年的工作展开热烈的讨论,对学会已经完成的10项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与专业委员会完成的7项活动做了总结,对活动开展的范围、内容、会员参与度进行了议论,纷纷指出:今年上半年学会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其规模与层次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如2014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道路资产管理系统技术交流会、2014上海重大工程技术报告会、第三届GeoShanghai国际会议-GeoShanghai2014规模均超前,学会与国际隧协联合主办的培训班与地铁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要点技术讲座都很精彩,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平台,直接为上海的基础建设发展做出了努力,学会的6项科技节活动圆满完成,也受到上海市科技节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表彰申报。对大型会议在组织上,由于出席人数较多,尚存在一些组织上的缺憾,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对下半年学会将要实施28项活动,其中包括第十二届学术年会项目、上海市科协长三角论坛分论坛活动、以及参报的中国工博会上海科技论坛项目等作了细分,秘书长们分别就自己分管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的开展,做出分责管理的承诺。
会议还就下半年的2014第四届隧桥会议的具体安排、专家遴选、内容确认等进行了讨论,并且对召开第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的相关事项以及学会近阶段的相关工作作出了安排。
(亦敏)
学会与台湾省土木技师公会进行两岸土木工程界互动与交流
台湾省土木技师公会,在理事长施义芳先生率领下,一行18人8月6日来沪进行为期四天的参观、访问与交流,旨在加强两岸土木工程界互动,该会为台湾省最大的专业技师公会,会员人数达5000余名,
8月8日在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与学会办公室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建工施工的上海中心大厦,双方开展了非常友好的交流与互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总监周虹总工,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情况。
第四届刘建航院士专项基金颁奖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举办
为发扬刘建航院士创新、攻坚、求实、奉献的精神,奖励在上海隧道和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领域的建设、科研、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青年优秀技术人才,由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刘建航院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刘建航院士专项基金颁奖大会暨学术报告会7月2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协海洋厅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刘建航院士、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科协王凡立秘书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应名洪董事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俞光耀总裁、市建委老领导陈策、基金会发起人之一沈秀芳女士、申通地铁集团顾伟华、白廷辉副总裁、毕湘利总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朱惠君秘书长等150余名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
第一项议程的颁奖仪式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隧道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申伟强主持。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任毕湘利总工作了第四届刘建航院士专项基金评选工作报告,会议表彰了第四届刘建航院士专项基金获奖者,其中获得刘建航奖励基金的五名青年才俊分别是:上海轨道交通管理中心刘纯洁、上海轨道交通技术中心刘朝明、上海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邹明、上海市隧道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胡章喜、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凌宇峰。获得提名奖的分别是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王宁、宏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卫东、、上海黄浦江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史正洪、上海市隧道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杨玲、上海机施公司罗鑫、上海城建设计总院黄爱军、上海隧道公司黄德中、同济大学设计院谢小林八位青年才俊。刘建航院士、应名洪理事长、沈秀芳女士分别为他们颁奖。刘建航院士在会上作了讲话,勉励大家要珍惜上海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做出更大的作为。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俞光耀总裁、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王凡立副理事长分别作了讲话,指出上海地铁目前已达538公里,入网规模居世界之首,为上海交通客运的40%,最高每天达938.1万/天。两位领导纷纷赞扬青年才俊为上海的地下工程建设作出的贡献,同时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表彰和发扬先进,更好带动科技的发展,弘扬刘建航院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刘院士的创新、攻坚、求实、奉献的理念,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谱写新的篇章。并对刘建航院士培养扶持青年优秀人才,为上海轨道交通作出卓越贡献表示了衷心感谢。
颁奖会嗣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了地铁与隧道学术报告会。
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副总经理兼总工、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王如路,上海轨道交通技术中心王秀志副总经理、上海市隧道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建筑规划分院院长郭劲松、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黄德中分别作了演讲。其中包括:软土地层地铁运营隧道大变形治理关键技术、软土地层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研究、轨道交通超前规划与设计的创新思路、大断面异形隧道施工实践与技术发展。内容涵盖了隧道工程施工、结构、修复与设计理念。提出对上海轨道交通未来施工、运营、超前设计的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与设想。精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
支持基金会的宏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上海达克罗涂复工业有限公司、腾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亦敏)
GeoShanghai2014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2014年5月26-28日,第三届GeoShanghai国际会议-GeoShanghai2014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上海市力学学会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地下系承办。
本次会议是四年一届的国际岩土工程界盛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同济大学丁文其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章连洋教授担任主席。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对与会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Herbert H. Einstein教授应邀出讲“孙钧院士讲座”(Sun-Jun Lecture)。本次大会邀请了八名国际知名学者作主题学术演讲,他们分别为:Prof. Herbert H. Einstei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rof. Kenichi Soga(剑桥大学地下系主任)、朱合华教授(同济大学长江学者,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主任)、Prof. Jean-LouisBriaud(德州农工大学教授,前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主席)、陈云敏教授(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长江学者)、Prof. Buddhima Indraratna(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前土木学院院长)、Prof. Lyesse Laloui(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土木分部主任)和Prof. Louay Mohammad(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
大会还设立了7个分会场,共举行了200余场学术报告,与会学者积极踊跃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本次大会还设有同济-剑桥-波鸿鲁尔-奥地利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四(院)校交流、智能压实技术、以及地下工程教育、研究及合作国际研讨会三个学术交流专场,各校师生、专家学者围绕岩土工程及地下工程领域前沿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此外,会议还布置了开放的学术海报会场,以便学者们展示学术成果并互相了解各领域研究进展。最终,大会委员会评比出特别贡献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术海报奖、杰出志愿者等奖项。
此外,主办方还组织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参观汉中路地铁站深基坑、长江隧桥、以及同济大学实验室。
(智勇)
市土木工程学会主持《污水处理低碳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科技评价意在落实减排措施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城镇污水排放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温室气体,如何控制碳排放,减少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将污水中的碳源转化为二氧化碳,这两点是控制污水处理低碳的有效途径。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探讨,取得《污水经处理低碳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的科研成果。
2014年8月7日,由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组织并主持了对《污水经处理低碳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科技成果评价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傅威教高、同济大学何群彪教授、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汪喜生高工、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董滨副教授、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陈华高工,以及市政总院总师办冯蓉高工、市政总院研究院谭学军副院长,以及课题组的专家等十余人。
与会专家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指出:
1. 课题针对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问题,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原则,开发和集成出典型的污水、污泥处理低碳技术,同时研究建立碳排放分析和评估的标准方法,对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2. 课题优化反硝化碳源分配,开发MUST新型低碳污水处理工艺,利用仿真模拟技术,优化工艺构型参数及运行参数,该工艺可实现碳源集约利用,运行能耗省,具有典型低碳特征。
3. 课题对低碳的污泥处理技术进行集成研究,提出了优化的厌氧消化启动策略、精确控氧堆肥、污泥的土地利用等关键技术,为污泥低碳处理的体系形成提供技术支撑。
4. 课题形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分析和评估技术指南》,提出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分析和评估标准方法,为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5.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运行提供参考。
课题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全面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这一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做出我们给排水专家的贡献。
(亦敏)
学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开展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
2014年6月16日-18日,学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以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创新经济为主题的研讨。
6月16日上午,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参加了会前小型研讨会,参会的有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专家学者、上海对外投资办的张峥部长,上海闵行区建委的相关领导,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并且以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为主题,做了演讲,内容还涉及上海的城市规划、水处理、固废利用与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等。
6月17日-18日,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专家李田教授、材料学院张国防副教授、中冶宝钢技术服务公司金强总工、学会工程结构专委会的范文莉高工等、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吴德龙总工、建工绿色建造技术研究所的所长助理董建曦、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实证中心主任高工裘湛、上海燃气工程设计院刘军总工、金芳副总工、上海燃气集团孔庆芳高工、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徐连军高工、唐群副总工、学会办公室的同志近20名专家与学者参会。
17-18日的会议,中美双方共有18个演讲,三个主题分别是城市发展、材料和自然资源、能源。
演讲者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克雷格本森教授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办公室主任安吉拉 派克斯、HOK建筑师事务所科林 洛夫英、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全球能源解决方案市场部经理米歇尔白、密尔沃基市重建局助理执行主任大卫 敏斯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崔龙鹏教授、莫森特(上海)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苗书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土木和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史蒂夫罗海德、ASA分析和Chemscan水质分析仪加拿大和亚太区区域经理Wei Zhang、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研究员康斯坦汀 索伯勒夫、威斯康星州著名教授克雷格 本森、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Mingguan Zheng教高、上海交通大学杨艳华教授等,精彩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演讲内容涉及环境保护与现有进展、弹性化城市的规划与设计、2013能源效率指标、从全球视角分析能源效率趋势、以密尔沃基为案例的棕地分析、棕地的再开发--论评定与整治污染区域、实践中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性、弹性化城市的水资源、生态水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革命性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材料和自然资源方面,主要包括:新水泥尚可维持一个多世纪的严峻现实、车道上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的使用,可提高可持续发展性、保证道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改进可持续发展性,道路的质量和服务寿命、工业副产品的协同效应、稀有的地标资源、矿物质矿业开采和安全、中国先进的核能系统等、每个主题演讲结束,都分别召开小型圆桌会议进行专家与大家的互动,提问、咨询。参会的来自美国、上海闵行区建委所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所属的专家、学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和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共计100多名,几天的会议切磋,中美双方交流、互动,学术探讨,为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创新和经济增长,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亦敏)
学会荣获2014年上海科技节先进集体
经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评选,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荣获2014年上海科技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徐志玲荣获2014年上海科技节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亦敏)
我会会员单位获得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推荐申报的闵行区春都路的君莲基地C2地块(君莲宏润力苑)项目,系我会团体会员单位宏润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上海市保障房建设工程,现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筛选、初评、核查、评审,土字(2014)5号文批复,获得2014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保障房项目)。授奖与现场观摩将于2014年11月上旬在上海举办。
2015年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金奖申报,将于2015年1月20日截止,有意参评的单位,可关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并联系我们推荐。
(亦敏)
学会共同承办2014全国节能宣传周宝山区科技节沙龙暨战略合作签字仪式
为进一步宣传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政策,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展示节能低碳发展行动成就,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6月11日上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宝山区发改委节能管理服务中心和团体会员单位中冶冶金渣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举办了201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宝山区系列活动之一——钢渣循环经济管理与技术创新科技沙龙。
会议由公司副总工程师曹春光主持,总经理助理程东波致欢迎词。参会的还有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宝山区发改委、经委、建委、科委、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上海城建院、上海建工、上海路政局、新宇墙材、宇培建材等十余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校等单位近30余位领导和专家。
科技沙龙技术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贺鸿珠博导主持。中冶冶金渣工程技术中心汇报了钢渣透水混凝土新产品与工程应用情况、《钢渣粉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上海市地方标准编制情况、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钢渣处理及新型建材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情况以及钢渣综合利用横向企业的合作情况,并提出2014-2017年区节能中心和渣研中心战略合作建议。
与会领导、专家听取汇报后,肯定了公司在钢渣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一致认为钢渣利用工作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导向,可推动钢渣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提升。并从政策、科研、设计、地方标准等方面对钢渣综合利用研发及产业化建言献策。会议指出: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特别是横向合作。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就技术、信息、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等方式,进行资源共享和整合;通过建立包括地方标准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制定综合利用企业准入和淘汰标准,推动钢渣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和布局;以龙头企业树立标杆的形式,引导钢渣产业化进程,使上海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更快、更好发展。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顾斌在会上指出:中冶宝钢多年来致力于钢渣的研发,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引领着钢渣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市场开发,需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捆绑、抱团等方式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引导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最终目的进行对接,一方面要与上海建工、万科、绿地等建筑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大力推广钢渣利用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学会、协会的对接,在政府性示范工程中优先推广使用钢渣循环经济产品。
为进一步加强宝山区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会议还举行了中宝冶金渣研究中心和宝山区节能管理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此举为促进宝山区钢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团体会员单位中冶冶金渣工程技术中心已连续多年积极致力于全国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与参与宝山区科技节的宣传,展示了钢渣绿色利用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对进一步提升钢渣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钢渣资源化利用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杨刚 亦敏)
第七届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6月18日,由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共同举办的《2014第七届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出席,隧道工程界的11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郭陕云作了《中国隧道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综述了我国铁路、公路、水电、地铁、市政隧道工程的现状和技术发展。国际隧道协会执委、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金秀介绍了国外隧道工程的施工新技术。
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张中杰副总工结合众多的工程实例,讲解了软土地区大型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新技术。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项目总工候永茂介绍了上海地铁汉中路大型三站换乘站深大基坑工程新技术。上海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规划分院院长郭劲松结合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地铁工程介绍了地铁规划与设计的创新思路。
来自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杨秀仁总工带来了创新开发并成功应用于工程的《装配式地铁车站》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工业现代化的隧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展示了各类隧道盾构掘进机和岩石隧道TBM掘进机的设计制造新技术,体现了我国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带来了我国隧道工程学科研究的新成果。
整整一天的研讨会广泛地交流了我国各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科研的技术成果,会议进行了互动,展示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主承办了会议。
(德明)
学会燃气专委会举办专题宣贯
近期,燃气行业新发布了《切断型模式燃气表》、GB30531-2014《商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CJ/T451-2014《商用燃气燃烧器具通用技术条件》、CJ/T180-2014《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等六项标准,其中部分标准将于2014年7月1日实施。
为推动生产人员和设计人员对产品和设计的深度理解,上海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业委员会积极联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于2014年6月10-13日在上海市万和亚隆国际酒店召开标准宣贯会。本次宣贯会分两次召开,共计三天,宣贯了6个标准,会议先由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参会代表就标准的各项条款进行深入讨论。本次宣贯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相关专业设计院、检测机构、燃气企业、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生产企业等领域的近9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
(金芳)
给排水专委会举办《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主题讲座
2014年6月20日,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假座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的主题讲座。给排水专委会委员、会员及市区郊县的水厂领导和技术骨干共50余人出席。
本次主题讲座特邀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供排水规划所所长王如琦高级工程师主讲,内容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现状为背景,对为何要建立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各种方案的利弊对比等进行了一一阐述。
黄所长在演讲中介绍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现状。该地域位置在太湖流域下游,地处开放式、流动性、多功能水域,屡次遭受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影响,尤其是2013年年初,金山掘石港水污染事件和黄浦江上游死猪漂浮事件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强烈反响,甚至惊动了中央领导。为进一步提高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本市西南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和闵行等五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全市供水公共服务均衡化,上海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
规划注重与流域、区域规划衔接,体现区域与流域联动发展和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也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源地规划发展方向,不仅符合全市“两江并举、多源互补”水源总体战略,也在战略上为水源地的后续发展留有空间。本规划提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供水规模为500万立方米/日,服务人口约950万人;通过对东太湖、太浦河和长江口三处规划水源进行了水量、水质和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按照水量保证、水质择优、安全可靠的原则,推荐太浦河金泽水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将西南五区现有取水口归并于太浦河金泽和松浦大桥取水口,形成“一线、二点、三站”的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工程布局,实现正向和反向互联互通输水;同时在太浦河北岸金泽地区利用现有湖荡建设水库,以加强水源地的集中保护和稳定水质。
黄所长指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于2013年10月报上海市政府获批。目前市水务局、市城投原水公司正在组织设计单位编制黄浦江上游金泽水库和连通管工程项目建议书,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进行初步论证和工程投资估算,从而为下阶段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该讲座使专业技术人员上了一场很好的课,加深了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的理解,从而为更好的实施作出了努力。
(蓓莲 亦敏)
学会桥梁专委会联合举办
国内外桥梁基础最新成果专题讲座
由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桥梁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学术活动于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下午在上海市政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为“国内外桥梁基础最新成果”,通过活动交流研讨了该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发展现状和科研进展。
会议特邀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隧与地下工程系系主任龚维明教授主讲。龚教授结合自己近年来参加的十多座国内外大型桥梁基础承载性能研究和交通部科研项目的经验,介绍了国内外桥梁基础的先进案例和新型桥梁基础的研究进展,包括地基加固隔震基础、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根式基础及大直径嵌岩桩承载机理研究等内容。150多位来自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高校的设计与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
龚教授对国外特大桥梁基础的先进案例介绍中提示,目前桥梁基础最大水深已经做到65m,利用海洋深水钻机等先进施工机械设备,其中包括:分置式沉井基础、沉箱+桩复合基础、沉井+桩复合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等,从石油钻井平台、海上风电基础,到工民建建筑基础等都可以为桥梁基础的发展提供借鉴。
着重介绍了国内桥梁基础研究与灾害发生时的关联指出,一是地基加固隔震基础,高烈度区的桥梁基础都由水平力控制,隔震基础是在基础下面铺设一定阻尼的隔震材料,地震发生时,隔震层发生塑性变形,耗散和隔断地震能的传输,可使地震烈度降低一到两级。二是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包括适合深水基础的结构型式、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组合荷载计算方法、考虑冲刷影响的深水基础计算方法等。三是根式基础,包括根式桩基础和根式沉井基础,结合大量现场试验,研究了跟踺布置型式对根式基础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对根式基础外侧壁进行压浆处理亦可极大提高其竖向承载能力。四是大直径嵌岩桩承载机理研究,指出了规范公式参数取值的原理和待改进之处。使大家在应用规范时更加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针对大家工作中遇到的疑问,龚教授一一耐心作答。
这次桥梁基础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上海桥梁界设计和研究人员对桥梁地基基础设计理论的发展与最新成果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进一步提高桥梁基础设计水平以及对抗震减灾的良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俊杰 亦敏)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市水利院)是全国首家集“水利、供水、排水”三位一体、覆盖水务全领域的甲级设计院,拥有水利行业设计、市政公用(给水)设计、水利行业咨询、市政给水咨询、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等甲级资质以及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市水利院以“水”为核心专业特色,主要从事水利、市政供排水、环境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及EPC工程总承包,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水库枢纽、水闸泵站、河道整治、水环境水景观、围海造地、市政给水、区域排水等专业领域。
多年以来,上海市水利院围绕上海的“水”和“土”两项紧缺资源,致力绘就“防洪水”“供好水”“治污水”“多造地”四篇文章,完成了工程投资约500亿元的设计任务。防洪水方面,构筑“千里江堤”和“千里海塘”;研究设计苏州河水闸、吴淞路闸桥、金汇港出海闸等市重大防汛工程;承接浦东国际机场二级排水工程等区域排水工程;积极开展黄浦江河口建闸课题研究等,为上海市筑起了一道防汛安全屏障。供好水方面,精心设计库容为5亿m3,日供水719万m3,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的的国内河口地区最大的避咸蓄淡水库——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承担了上海市90%以上的供水管网设计及众多水厂项目。治污水方面,承担了总投资31.4亿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期综合调水、支流建闸、底泥疏浚和防汛墙改造等项目;完成市区骨干河道整治及郊区万河整治近600km;设计月湖、滴水湖、大淀湖等水景观水环境工程,有效地改善了上海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多造地方面,发挥上海水利院在海岸滩涂圈围造地技术的独特领先优势,围海造地近500km2土地。多年来,上海市水利院获国家及水利部、上海市等重大科技成果奖、优秀设计、优秀咨询奖160余项,拥有各类专利35项。
近年来,上海市水利院连续九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全国水利行业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事业单位等30多项市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华池路58弄三号楼 邮编:200061
电话:021-32558096 传真:021-32558100
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28日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1亿元。
公司由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出资组建,现有全资子公司上海新黄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浦区土地发展有限公司、外滩一体化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中央商场投资有限公司和合资公司上海外滩滨江综合开发公司。
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受黄浦区政府指定,以外滩金融集聚带总体发展商的身份,对外滩地区进行功能性再开发,通过土地储备、综合配套、老大楼置换、房地产开发等手段,为外滩金融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和良好服务,营造最佳的金融业发展生态环境,吸纳聚集金融机构,力争用10年时间,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本运营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
集团的产品有城市综合体-外滩源,新黄浦酒店公寓, 新黄浦商厦、上海科技京城、新黄浦大厦、新黄浦金融大厦等,并拥有平江小区、威海苑、凌家弄小区、平和里小区、陈家宅小区、由由小区等住宅。
企业拥有上海新黄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益丰·外滩源、上海新黄浦酒店公寓、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上海市黄浦区土地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外滩一体化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中央商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外滩滨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成员。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外滩金融集聚带为我们的使命,以弘毅、笃行的企业精神,我们构筑大厦,大厦塑造我们。
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院
Topsum
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院拥有建筑行业乙级、城乡规划乙级资质,可承接各类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城市规划、景观、室内装饰等设计业务,特别对各类商业、医院、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设计的项目涉及通信、金融、交通、剧院、科技、教育、体育、图书馆、医疗、高档宾馆、写字楼以及商业综合等诸多领域。
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院早就成立了装配式结构研究中心,参与编制了江苏省《型钢辅助连接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技术规程》。院技术力量较强、专业配套齐全、设备先进。拥有一批设计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中、青年技术骨干,现有在职员工5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5余人,专业人员比例在90%以上。现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规划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类执业工程师近16人。
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院稳步快速发展,本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服务的宗旨,不断扩大对外合作,多次与国内、外知名同行开展合作设计,完成了数十项大型项目,和大量的中、小型项目的设计工作。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院凭借良好的设计信誉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市场,范围涉及国内各个省市,建筑作品遍布全国各地。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