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8月05日 18:03:55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32期2014年11月28日
发布时间:2014-12-08 15:51:08      

 

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4年11月28日132期

 

学会联合举办“第四届桥梁与隧道创新峰会2014”

桥隧强国的中国梦,正由国内外众多桥梁隧道工程案例的技术经验积累而得以逐步实现。展望2014,港珠澳大桥进入项目的关键期,南昌红谷隧道、广州大桥新桥、虎门二桥、宁波大榭第二大桥,众多桥隧项目在建。同时中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其中超过50%为高铁隧道;33座城市已经规划地铁建设,2016年总地铁线路将达93条,长达2542千米;国内8条海底隧道正处于规划兴建阶段,隧道施工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为推进我国桥梁隧道工程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国际桥梁隧道工程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11月20日—21日“第四届桥梁与隧道创新峰会2014”在上海粤海宾馆召开。大会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上海市政总院、同济大学联合主办;大会围绕“聚焦城市交通发展,透析桥隧创新方向” 主题,覆盖各地区城市交通与桥隧发展规划,交流和展示全球范围内桥梁和隧道领域的标志性示范项目,重大科技改进创新与项目拟建可行性方案研究等相关议题。

来自美国、瑞士、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荷兰、德国、日本等国34位外籍桥隧专家与我国各省市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共同探讨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管、材料以及前沿发展技术。

学会周文波副理事长作了致辞,会议分别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学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林家祥副秘书长、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政总院周质炎副总工主持。两天的会议以一个主会场、二个分会场的形式召开。主题报告分别由马来西亚UTM工程研究联盟院院长Muhd Zaimi Abd Majid博士、美国万林格国际公司叶琦常务副总裁、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上海隧桥公司田海洋总工、中铁隧道集团盾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馈常务副主任、Jayantha Gunathilake Additional Secretary Ministry of Highways Ports and Shipping Sri Lanka,Eng Douglas Wegiriya,General Manager CML,MTD LTD SRILANKA联合演讲。围绕马印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美国桥隧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盾构隧道工程新技术综述、上海沿江通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盾构法隧道施工风险与对策、斯里兰卡桥梁隧道项目未来规划展开。其内容涵盖了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最新技术以及隧道工程国际化运作的中国梦,构筑了地下工程合作,交流的美好蓝图。

上海长江隧桥公司殷峰、中远关西史春晖高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戴国亮主任、中交公路养护二工局阎卫国总工、上海海洋钢结构研究所陈国虞总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魏林春项目总工、李刚项目总工、上海市政总院的由广明高工、中铁隧道工程股份公司李勇军副总经理、中铁14局张智博项目总工、中铁6局盾构公司郭海总工、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土木学院黄宏伟副院长、学会理事、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维保公司王如路总工、上海鼎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矫林霏总经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公司程永亮总工、上海市政总院郑晓光所长、万林格国际陈戈登副总工、中铁装备集团公司王杜鹃总工、上海城建市政集团葛金科原副总工、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秦伟副总工、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林涛助理总工、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地基分公司张帆总工等分别就健康监测系统之长江隧桥工程应用实效;泥浆护壁技术在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和现有地铁站扩建中的应用;TBM设计与选型、大断面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公路交通防减灾及工程设计应用技术、既有构筑物下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1000MJS高压旋喷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德国RECKLI 设计您的混凝土+装饰与结构一体化、隧道掘进机的研制和应用、泥浆护壁技术在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和现有地铁站扩建中的应用、大断面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公路交通防减灾及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等作了演讲。

内容囊括了上海、北京、广、深、澳、天津、南京、杭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地的地下工程施工、设计等,触角延伸至西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德国、美国等范围。

会议由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决策者”承办,隧道网做了全程直播、中国岩土网等十余家网站参与了报道。

                                                          (亦敏)

学会组织俄罗斯建筑代表团在沪参观交流

11月27日下午,来自俄罗斯十余家建筑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公司的40位领导和技术专家,在学会秘书长傅德明的陪同下来到周康航大型社会保障房基地参观和技术交流。学会建造专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建工房产公司副总裁朱龙奎和上海二建集团公司总工龙莉波向俄罗斯代表团介绍了工程概况。

    占地63.33公顷,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工程由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建设。可居住5万居民的建筑包括配套设施学校和其他商业设施。俄罗斯建筑代表团现场踏勘了正在建造和已经竣工的2个住宅小区,并与学会建造专委会的专家广泛交流了社会保障房建设、管理、技术、质量、工期、造价、政策等问题。俄罗斯专家对上海建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大加赞扬。

下午3:30,俄罗斯建筑代表团来到位于市中心的上海地铁13号线淮海路站工程参观和技术交流。13号线发展公司杨国伟总工介绍了工程概况,该地铁站是上海开挖最深的站点之一,为地下6层,深度达32m,周边有许多保护建筑,施工难度大,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俄罗斯专家对上海地铁的施工技术成果大为赞赏。

本次活动,为两国专业技术人员在地下工程与保障建设方面开展的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增进友谊,切磋技艺起到了极为良好的作用。

                                                              (明 敏)

2014年江浙沪皖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举办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2014年第6届长三角三省一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于10月16日-17日在上海中信泰富朱家角锦江酒店举办。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建筑设计院结构大师与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科大、河海大学、南京林大、南京工程学院、中国矿大、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大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一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土木工程分论坛》项目。活动的主题为建筑工业化技术进展与工程实践,会议由市土木学会理事王平山博士主持。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浙江省建筑土木学会秘书长施祖元、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金毅夫、江苏省建筑土木学会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李爱群教授等出席会议。四地的领导分别代表学会在会上做了致辞。

他们指出;2009年至今的江浙沪皖土木工程学术交流已历时6年,且每次交流都有主题与主线,通过交流,对促进三省一市的土木工程结构领域的发展与建设,做了很好的推手,6年来建筑大师们围绕建筑结构的专业技术,行业热点、发展思路,科技成果,技术管理,加强了四地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友谊,提升了管理水平,进一步拓展了技术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的平台,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极具意义。

中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发展迅猛,工程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在技术上也突飞猛进,尤其在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等工程技术方面,已经步入世界的前列。建筑结构是工程的骨架,在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本着建筑生态文明与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主旨,各地都将建筑工业化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列为住宅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故本次大会围绕建筑工业化技术进展与工程实践的主题开展研讨与交流。

会上,四地的专家学者就住宅产业化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装配式结构减隔震技术研究进展”、“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工业化实践”、“叠合板式剪力墙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连翘阻尼器及其在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演讲。

安徽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谢其盛总工、江苏省东南大学黄镇副教授、浙江省杭萧钢构杨强跃总工。上海现代集团李进军博士、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黄坤耀总工分别围绕上述主题对建筑工业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

会议介绍了工业化建筑的历程、原理、体系、价值、国内外的案例等,介绍了隔震技术联合研发新技术,叠合楼板等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的梳理与分析,建筑工业化的施工演示,赛弗新型消能减震解决方案等。

会议指出;建筑工业化具有成本控制、安全耐久、施工快捷、低碳环保的优势。对建筑材料集中采购,对建筑主框架结构及部件进行流水线生产,能大量节省建筑成本和生产造价。采用相应减震及免震系统,能确保在高烈度地震下建筑及人员的安全,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强烈的国家之一,过去4300年间发生的地震标注达5800个,设计出经济合理而又安全的建筑结构,保障生命、财产不受地震损坏,是我们建筑结构工程师和整个社会的追求目标。当天下午,专家、学者就上述报告与当前的学术热点,建筑工业化、结构减震隔振技术、基础设计和抗震等问题开展了科技沙龙,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四地专家与学者还参观了基于工业化可变型住宅设计的上海浦东新区惠南新市镇地块23号工业化建筑示范楼

本次会议,进一步增进了长三角地区土木工程领域及学会间的了解,为加强四地合作,积聚发展思路,展示技术成果,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同时,也为转型驱动,创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由会议学会工程结构专委会承办、工程改造与维护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明中出席并协办、预应力专委会主任委员熊学玉等相关人员参会。

                                                       (亦敏)

学会对《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消防给排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评价

2014年09月5日,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了《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消防给排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评价。参加评审的专家有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徐惠良教高、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邓慧萍教授、市城建总院王家华教高、市自来水市北公司鲍士荣高工、上海城投原水公司老专家包承忠教高。上海市政总院邬亦俊等课题组参会并做了汇报。

市政地下空间对于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极具意义,加强对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给排水管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火灾与水灾引起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刻不容缓。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经过数年来的研究,针对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消防给排水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对国际、国内现有消防给排水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技术和专业技术的研究,提出适应于不同类型市政地下空间工程的消防给排水系统,研究、掌握其关键技术,并为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上升为编制设计指南及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消防给排水行业或地方设计规程做好技术储备,对全国的地下空间消防排水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与会专家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课题报告内容完整,资料齐全,技术路线合理,达到项目建议书规定的内容,符合验收条件。

2、本研究在对国际、国内现有消防给排水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和专业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为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消防给排水行业或地方设计规程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不同类型市政地下空间,提出适用的消防系统;提出了一种针对市政交通功能地下空间等易于发生汽油类及其他化学品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改进的水成膜泡沫喷雾灭火系统;提出了一种防止跳车的盖板,它可根据不同安装位置采用不同材质,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调整盖板表面标识,保证盖板安全、方便及防盗。

3、对消防给排水系统的布局、消防系统的各类设备及其选择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同时整理了现已设计或投入使用的众多不同类型市政地下空间实例,将其所采用的各种消防系统的特点、布置、参数等进行梳理归纳,并形成设计指南,为设计工作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4、该项目针对市政地下空间消防给排水系统进行研究,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研发上有所创新,研究成果在其他城市也有广泛的参考价值和推广前景。

5、研究成果在该领域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课题组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亦敏)

 

学会举办《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宣贯培训班

2014年9月25日和26日,由学会与中国土木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申通地铁联合举办的《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TJ08-236-2013宣贯培训班在上海城建集团会场召开 ,来自地下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勘察、检测、监测等单位的近300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该规范由城建集团主编,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等8家单位参编,于2014年1月实施。宣贯培训班邀请参编规范的10位地下工程技术专家作规范讲解,范围涉及基坑工程、盾构隧道、沉管隧道、顶管、沉井、沉箱、箱涵、管幕箱涵、地基处理、降排水、防水、工程监测等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班还特邀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质安部部长刘万兰作了《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专题讲座。

上海目前正在施工的重大地下工程有地铁12、13、17号线,虹梅南路隧道、长江西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南外滩地下道路等,即将开工建设的有地铁14、15、18号线,沿江道路隧道、北横通道,黄浦江上游原水地工程等。上述重大地下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工程风险大。

讲课专家结合上海地下工程特点进行技术讲解和质量控制要求宣贯,为参与上海地下工程的广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撑。学员们认真听课,效果良好。

                                                    (明  敏)

学会组织开展2014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

9月28日下午,学会组织部分会员与市民近70余人参观了上海地铁博物馆,本次活动列入2014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项目之一。傅德明秘书长带领部分会员早早来到博物馆,本来二点开始的活动只得分两批进行。

上海地铁博物馆位于上海市环西大道的东侧、吴中路的南侧,是轨道交通十号线吴中路停车场地块项目的分区子项之一。博物馆一期主体工程3000平米位于已建成的开发大平台上,将于2014年10月试营业。

博物馆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地铁停车场、地铁车站及待建大型商业设施相结合的先天优势,建立了一个属性与地铁设置紧密结合、兼具文化与商业价值、能聚集人气、并无法取代的特定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完整的地铁文化展示功能;成为同行交流、市民了解、学习世界地铁及上海地铁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参观显示,上海地铁博物馆涵盖的板块依次有:序厅、展厅、地铁隧道、模拟驾驶、光电大沙盘、地铁服务台、地铁九大系统、世界地铁风情、5D动感影院、地铁公共文化、地铁公共安全和未来地铁。博物馆主要反映了地铁建设、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的公共安全、以及世界地铁的风貌。是一个集现代化、信息化、娱乐化、市民化、科普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时代特点较强的博物馆。

馆内除了展示上海地铁的建设过程,弘扬老一辈地铁工作者的丰功伟绩,刘建航院士等不少资深地下工程专家的介绍外,还有不少适合于青少年的电子游戏,寓教于乐,通过青少年的喜好,将地铁知识与安全文明种植于青少年与广大市民的心坎。学会会员与市民对此乐此不疲,留恋忘返。

参观也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城市”和“地铁”的特色;

了解上海地铁建设和运营发展历程及世界、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经济和科技发展给上海地铁带来的演变历程;展示上海地铁文化特性、价值观;安全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提高市民乘坐地铁的素养、安全逃生与事故发生的应变处置能力。

大家感受到,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地铁已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营造地铁文化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可以通过展示地铁文化延伸和提升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的精神文明,从而使市民更好地通过上海地铁认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及价值观。本次2014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亦敏)

 

学会组织《贵阳地区高填深挖路基边坡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评价

边坡作为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大力开发以及大规模建设工程的开展,已成为同地震、火山相并列的地球三大地质灾害之一,逐渐成为岩土工程地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据查,美国每年因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20亿美元,日本更是达4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占主要因素。因此,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及在稳定性评价前提下,进行防护优化设计,已成为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鉴此,上海市政总院结合贵阳地区作为二级阶梯的复杂地貌,从2010年8月起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贵阳地区高填深挖路基边坡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014年10月14日,由学会组织对《贵阳地区高填深挖路基边坡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评价,评审会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出席评价的专家有建委科技委委员裴捷教高、上海交通大学王建华教授、上海同岩科技土工有限公司刘学增总工、上海同济设计院赵召胜总工、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市政院黄星总工。到会专家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指出,上海市政总院以社会责任感为落脚点,涉及的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是对以往空缺领域的补充。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对滑坡现象的处理,而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却少之又少。

大家指出课题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可信,完成了科研项目建议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符合验收条件;课题组以高填深挖路基边坡防护为研究对象,以贵阳市东二环道路工程为依托,采取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实体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高填深挖路基边坡的类型划分、破坏机理、防护体系、施工工艺、工程监测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工程设计和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课题组结合贵阳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和实践经验,建立了以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为核心的高填深挖路基边坡分类体系,形成了边坡防护设计、施工工艺优化、工程监测和预警控制等成套关键技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建设工程,本课题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进一步结合工程实践,继续深化研究成果,形成高填深挖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技术导则。

傅德明秘书长最后指出,这个项目在我国具有实际意义,希望研究者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索,与施工单位合作,结合类似工程,形成工法与规范,以指导这一领域的发展,防患于未然,始终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学会通过科技评价,有责任对利国利民的科技成果进行鼓励和宣传,为民生工程做好推手。

                                                      (亦敏)

学会组织对《变高度连续组合箱梁设计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评价

组合结构桥梁以其整体受力的经济性,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优势的合理性以及便于施工的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各国的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组合结构桥梁的研究与实践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组合结构桥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桥梁结构,未来必将成为中国桥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上海市政总院将其列入研究范围与桥梁专业“十二五”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立项进行研究与实践。

2014年10月28日,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了《变高度连续组合箱梁设计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评价验收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市建委科技委程为和教高、同济大学黄士柏教授、上海基础公司金仁兴教高、中交第三航务勘察设计院莫景逸教高、阮春生高工。到会专家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指出:课题组以上海中环线东段高架桥梁主跨65m变高度组合结构连续梁为背景,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组合结构桥梁的资料,做了多方深入研究,该课题研究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内容翔实、数据可信,符合验收要求。设计采用平面、空间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组合箱梁桥总体受力性能、负弯距区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将平面模型计算分析、用有效分布宽度考虑空间分布效应的设计方法的分析结果,与空间分析模型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课题组分别采用了桥面板间断施工法、支点升降法及采用双层组合结构等技术措施,并通过对普通钢筋的合理配置,实现对桥面板裂缝宽度的有效控制,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与使用性能。验证了变高度连续组合箱梁桥,不配纵向预应力筋、允许桥面板开裂的设计原则的可靠性。并设置临时支墩,改善结构受力状况,达到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的优化目标。本工程最终经济指标为:钢材:332kg/m2,预应力:1.65kg/m2,砼:0.337m3/m2,剪力钉:9.9个/m2。其经济指标先进。综上所述,该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科技评价验收。

专家们建议:对研究成果作进一步归纳总结与提炼,形成指导类似工程的技术文件。以引导相关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不断探索桥梁建设的新技术。

                                                                                              (亦敏)

 

詹天佑奖住宅小区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2014年11月16、17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作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协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奖住宅小区技术交流暨提高保障房建设质量水平现场会》在沪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

交流会就住宅和保障房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业化技术、标准化等进行了研讨。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朱忠明副总裁、宏润建设集团郑宏舫董事长与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洪彦分别以各自单位的保障房施工经验为蓝本,介绍了三个保障房建设施工管理的先进经验。参会代表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上海三个大型保障房基地的建设工地,分别是周康航基地保障房、中建申拓城、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动迁安置房C6地块。住宅工作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各地领导专家对三个保障房建设的精心打造、质量上乘、设施配套的做法称赞不已。

大会举行了詹天佑奖住宅小区颁奖仪式,全国21项工程获金奖。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推荐的宏润建设集团承建的上海市配套商品房闵行区君莲基地C2地块获唯一的保障房金奖。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谭庆参会并颁奖,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同期参会。

                                                                                     (明  敏)

 

学会组织《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公轨共建双层高架抗震性能研究》项目科技评价

2014年11月18日,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公轨共建双层高架抗震性能研究》项目科技评价验收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市建科委钱寅泉总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系范文理教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李龙安教高、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黄少文教高、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陈文艳教高。市政总院馬骉副总,以及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李建中副院长、宁波通途投资有限公司仝总等20 余人出席。

宁波北环工程是国内首座设置存车折返线的一体化双层高架结构,也是国内首条上层采用连续结构的公—轨共建双层高架,存在大量双层H形桥墩、双层独柱墩及双层门式框架墩,结构复杂,抗震性能突出。本课题首次全面系统性地对上述各类复杂一体化双层高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公—轨共建双层高架抗震设计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桥墩模型和两个复杂异型节点模型试验进行拟静力试验,系统研究了一体化双层高架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并对双层高架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不但确保了该复杂双层高架桥的抗震安全,也将极大提高我国公-轨一体化双层高架的抗震研究及设计水平,对一体化双层高架抗震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及借鉴意义。

 

与会专家审阅了研究报告,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      课题以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公轨共建双层高架桥为工程背景,设计与高校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对双层高架桥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研究报告内容齐全、分析透彻、数据翔实、结论正确,完成了技术咨询合同书要求的咨询内容,满足验收条件。

2、      课题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盖梁式和系梁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差异,揭示了双层高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和模式,提出了改进双层高架抗震设计的建议和措施,进而评估了高架异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的“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理念,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3、      课题通过对双层H型桥墩、双层独柱墩及双层门式框架墩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了公轨共建双层高架桥抗震的设计原则、构件和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可供桥梁抗震相应规范修偏时参考和采用。

4、      课题成果成功应用于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公轨共建双层高架工程,科技查新表明成果水平为国际先进。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课题通过科技评价验收。

                                                                       (亦敏)

 

学会主持召开《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改善规划方案研究与应用》科技评价

2014年11月24日,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召开了《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改善规划方案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评价验收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市建委朱剑豪副总工、上海市科委崔健球设计大师、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高岳教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召胜教高、上海市交警总队秦丽玉高工。市政总院张胜副总、总师办冯蓉高工、课题组相关人员等十余人出席。

随着欧亚大陆建设与新丝绸之路的展开,乌鲁木齐市的城市交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乌市经济建设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井喷式暴涨,机动化交通需求强度的递增势头连年加剧,加之双核型新旧城市中心格局的调整与实施,机动化交通需求分布的时空关系明显转变,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紧张。其目前承担的交通负荷与即将面临的交通挑战与日俱增。为此快速路网的建设首当其冲。

2011年,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们开展了对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改善规划方案研究与应用的课题与设计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网的改善方案,根据工程沿线不同的建设条件,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紧凑布置、集约优化、灵活合理的原则,采用整体抬升为高架、现状高架拼宽、近距隧道新建等多种断面形式,形成了征地小、拆迁少、易施工、不扰民的路网改善方案。

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快速路网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快速路网系统升级扩建的方案规划、中心城区主干路网的配套协调方案研究、合理确定快速路的完善改建的体系与时序等关键问题组织开展。规划研究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研究范围,总面积为基础年2008年的18.99平方公里。规划研究年限,近期为2022 年、远期为2032 年。为实现快速路网整体最优,针对路网改善规划方案的后续设计也做出了很好的指导。

其主要创新点包括

1)、提出乌鲁木齐市核心区快速路网的密度指标,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细致地分析了国外各大主要发达国家大城市及国内各大型、超大型城市的快速路建设情况,提出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改善规划方案研究与应用的设计。

2) 首次提出外环内快速路网容量需提升30%的建设规模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人口发展分析着手,并预测2030 年外环内机动车出行总量,提出在既有快速路规模基础上,对提升快速路容量30%来满足远期乌鲁木齐规划控制人口的交通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研究成果。

3) 合理提出了“田”字型的快速路网布局形态

4) 因地制宜地对快速路立交节点提出了创造性的改造方案。  5) 创造性提出在既有隧道旁新建近距离双联拱隧道的方案,在满足现状隧道不断交通的条件下,提出紧凑型的双联拱隧道新建方案,避免了新建快速路必须绕线穿山的难题。

专家们听取了汇报,并在详细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展开了科学论证。专家们指出:修建城市快速路的最为突出的经济效益,是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助推力。不仅可以引导城市结构改善,提升沿线辐射地域的土地价值,刺激土地充分利用,从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提高道路网络的承载能力,改善人们日常出行的机动性,同时,可以加快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提升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

专家们认为项目组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与手段去实现研究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们建议,课题组要总结上海快速路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以更为前瞻性的思维,提出领先的快速路网建设的思考,积极为我国西部建设,为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作出超前的思考,为欧亚大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我们上海市政人的贡献。

                                                                         (亦敏)

学会举办崇明东滩生态示范启动区市政道路绿色路面材料应用科技沙龙

 

10月27日,学会材料专委会在崇明东滩生态示范启动区举办了市政道路绿色路面材料应用科技沙龙。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项目。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学会常务理事贺鸿珠博导、同济大学黄培铭教授、张晏清教授、上海建科院陈海燕高工、沈丽华高工、李阳博士、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老专家吴初航、上海中冶集团有限公司金强总工、上海路桥集团曹亚东副总工等专家学者计20余人参加了沙龙研讨。

2012年根据上海市科委立项课题《东滩生态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集成示范与决策评估体系研究》,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崇明东滩生态城工程项目”的配套课题《崇明东滩启动区绿色道路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根据十八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二年来,上海路桥集团对工程材料,绿色环保尤其是固废材料进行研究与探索,其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崇明东滩生态城工程项目,找到了一条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合理路径。

其研究项目包括:透水生态路面设计、HEC固结土施工、脱硫石膏水稳——废弃物利用、温拌沥青技术。

对非机动车道结构面层采用彩色透水砼。路表面水流直接通过面层结构渗排的一种刚性路面结构,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其排水效果非常好;在道路路基处理设计采用了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对砂粒进行固化处理。这是一种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用于固结一般土体、特殊土体、砂石集料和工业废渣。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目前正在上海推广使用,之前已在世博园区道路路基施工中试点使用了HEC固结渣土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脱硫石膏的使用,更是为推进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将脱硫石膏作为一种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示范,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尚属首次,通过掺加脱硫石膏后水稳混合料中降低水泥掺量,减少混合料成型后横向裂缝的开展,同时又解决了固废材料脱硫石膏的处置问题,而脱硫石膏在道路工程直接用于道路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则可降低道路工程造价,减少建设碳排放,保护环境;温拌沥青技术的创新与使用是沥青混合料行业的一项重大革新,普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一般不低于110,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25,这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30-50,可节省22%的能耗。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拌和现场的大量废气排放量大幅下降。因此,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应,是当前国际国内最前沿的一项技术,

该项目还将废旧轮胎掺入沥青路面,更是解决了固体废弃物对社会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问题。2010年产生废旧轮胎1.8亿条(约合340万吨), 预计2015年将达到2.5亿条,约合518万吨,如果这些废旧轮胎都能得到合理的应用,解决它对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且橡胶沥青路面的交通噪声比普通沥青路面下降1-2dB,且降噪效果在6年内无衰减,这尤其适用于对城市噪声环境有较高要求的上海等大型城市的应用。

专家们在昨天的沙龙中,对这一系列四新技术进行广泛的研讨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们指出:通过科技沙龙,上海路桥集团的探讨与在工地实践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各类已有的固废材料的利用的探讨,在固废使用过程中,避免二次污染,减少城市雾霾,节约地球资源,达到资源的循环、高效、价值利用。对缓解上海交通,探寻路面新材料、新工艺做出了努力。

傅德明秘书长指出,学会将进一步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固废利用的研究与探讨,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我们土木工程人的贡献。

                                                                         (亦敏)

“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新技术专题研讨会”召开

2014年11月12日,由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市建筑学会地下建筑与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新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城建大厦一楼会议厅召开。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项目。来自上海城建集团、建工集团、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各大设计院所属45个单位的地下工程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专家学者250余位同仁齐聚首,探讨如何抓住技术创新的大趋势,为促进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发展献计献策。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松青等领导出席并致辞,学会副秘书长、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家祥理事主持了会议。

6位专家为大家介绍了当前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的最新项目与技术。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孙巍为与会人员介绍了上海最新规划的交通大动脉“北横通道”的总体概况、选线方案以及施工方案;同济设计院副总裁贾坚为大家介绍了《基坑工程微扰动变形控制》,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特点及深大基坑卸荷变形特性,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基坑工程微扰动变形控制成套技术;市隧道设计院地下分院结构一所所长管攀峰和上海隧道公司盾构工程分公司副总工李刚分别作了《异形断面暗挖隧道的设计新思路》和《矩形隧道施工技术概述》的报告,二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异形断面暗挖隧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重点分析了矩形隧道的特点和优势,依托正在实施的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重点介绍超大断面矩形顶管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分析矩形盾构应用前景;来自上海市基础公司的副总裁李耀良和上海城建设计总院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总工助理林涛还介绍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及《立体化城市功能提升与改造综合技术》,对地下连续墙的成槽设备、成槽技术、接头技术,以及城市老城区地下空间改扩建等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技术运用方案。

著名地下工程专家王振信与杨我清出席会议,并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学术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上海地下工程行业的技术人员对最新工程和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上海隧道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会议期间利用微信在现场展开互动。

                                                                                     (红  亦敏)

学会联合举办第二期《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宣贯培训班

2014年10月30日和31日,由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宣贯培训班在上海城建集团会场举办,来自上海35个单位的地下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勘察、检测、监测的200余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包括申通地铁集团、上海城建、上海建工等大型集团公司和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会议分别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与周质炎副秘书长主持。

上海已建成的地铁线路总长今年将达到567公里。上海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用了2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城市100多年的路。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的绿色交通工具,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中的作用与优势不断显现,成为各大城市推进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尤其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已经在交通发展战略中把地铁网络定位为城市交通的骨干。作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应该为此做出贡献。培训班秉承这一主旨,对规范进行宣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旨在进一步强化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的宣传、保障与监控。

第二次贯培训班继续邀请了9位地下工程技术专家作规范讲

解,规范总体说明。分别由市政总院副总工周质炎、轨道交通建管中心质安部经理刘万兰、隧道股份工程部主任工程师温锁林、隧道股份项目总工王吉云、城建市政集团教高葛金科、申诚隧道监理公司副总工丁利红、广联建设总工崔永高、隧道设计院教高朱祖熹、与申诚隧道监理公司副总工王成荣进行主讲

范围涉及基坑工程、盾构隧道、沉管隧道、顶管、沉井、沉箱、箱涵、管幕箱涵、地基处理、降排水、防水、工程监测等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讲课专家结合上海地下工程特点进行技术讲解和质量控制要求宣贯,为参与上海地下工程的广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撑。

培训结束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对与会专业技术人员颁发了培训证书。

                                                                                           (亦敏)

 “第十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在沪举办

 

学会于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与中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空间结构委员会等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楼报告厅联合举办“第十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项目。

会议由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其林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空间结构研究、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学者、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250余人出席,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致辞。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及相关人员出席。

10月30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为:中国工程院董石麟院士的“肋环四角锥撑杆型索穹顶的形体及预应力态分析”、日本空间结构专家Shiro Kato教授有关“大跨度空间结构屋顶屈曲评价分析”的报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代集团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家和学者就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及未来结构发展作了精彩的演讲。

在10月30日下午及随后两天的分会场报告中分别就以下议题展开:其中包括1、空间结构精细化分析的思想、发展及实现途径;2、平面张弦结构分析与受力特性对比研究;3、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结构设计;4、织物膜双轴拉伸试验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5、环形交叉索桁体系与装配式网格结构研发新进展;6、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实践;7、新型多点反应谱计算方法初探;8、单层半刚性节点网壳结构研究;9、FAST圈梁索网体系结构设计BIM应用;10、复合张弦结构体系研究与工程实践。通过两天多的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反映了国内空间结构的新进展和未来几年空间结构的一些新动向。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与会人员参观了上海辰山植物园标志性建筑—铝合金壳体结构温室。

                                                                  (庆田  亦敏)

学会举办桥梁新材料应用创新设计报告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全国各地的桥梁建设井喷。合理的材料运用及设计对安全至关重要,新材料的使用关系到国计民生,以此为依据,开展设计创新的桥梁新材料运用报告交流研讨会,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水平,在追求美观的同时,考虑安全、新材料的使用、从而在创新上做足功课,是我们学会桥梁,结构、材料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理念。

2014年11月14日-15日,学会桥梁专委会在江苏宜兴,举办了桥梁新材料、新技术运用的交流研讨会。结合桥梁工程实例,来之桥梁专委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的部分领导与会员共同探讨在结构体系、材料及工艺等方面具有创新特点的设计、科研单位参会。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项目。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城建设计总院、同济大学、建工集团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建工集团工程装备所、市建筑建材院管理总站、上海怡昌碳纤维有限公司、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德国ATL沥青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日本小西胶黏剂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近40人。

位于宜兴高新科技园的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缪云良董事长介绍了该公司在发展高新技术碳钎维材料在我国军工、民用,基础建设方面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德国ATL沥青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谭华伟专家对《新型沥青混凝土添加剂在道路工程领域的运用》做了演讲、日本小西胶黏剂有限公司山野和志专家针对《粘胶剂在桥梁维修领域中的新工法》做了演讲,许飞经理分别代表上海怡昌碳纤维有限公司和上海林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作了《预应力碳钎维锚固系统在桥梁维修中的运用》和《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要领》的演讲。

专家们分别以翔实的数据与丰富的国内外史料与案例对这些新材料进行了阐述,从全方位的科学测定到这些产品在我国的运用,其对桥梁、道路的修补,建造所起到的作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对在上海、桥梁材料利用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的研究。对桥梁住宅化、产业化运作进行探索与研讨与建言。

会上,学会桥梁专委会付主任委员、城建设计总院副院长周良理事、学会材料专委会贺鸿珠常务理事、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童乐为主任分别作了讲话,他们指出:四新技术的运用,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推广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在节能减排,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有所作为。通过研讨会与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会代表一行来到了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与考察。该公司从事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钎维等特种高性能纤维及其津料,在我国的军工产品上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飞机刹车预制件、航天用C/C、C/SIC复合材料预制,其在市政行业同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强度抗震性能、绝缘性、耐久性、抗冲击性同样适合运用于桥梁建设。大家饶有兴趣的认真参观工厂与产品,不断与工作人员探讨与交流。为新材料在市政基础设施上的应用进行考察与探寻。

                                                                            (亦敏)

“2014生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暨第二届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研讨会”召开

 

由同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斯坦福大学、ESCP欧洲商学院、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新华社共同举办的“2014生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4日-2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学会常务理事、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施骞教授主持了会议、秘书长傅德明等出席。

担任此次研讨会的嘉宾为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知名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James Leckie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Peter Sachsenmeier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兼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志强教授、美国匹兹堡市前市长Tom Murphy先生、上海建设协会黄健之教授以及企业界嘉宾如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研发部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Ben Schwegler博士等。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作了致辞,并作了主题演讲。

会议围绕I:宏观政策层面的城市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的主题,由美国城市土地学会城市发展主席、美国匹兹堡市前市长Tom MURPHY先生、IMAG信息管理公司总裁、德国工程院院士Peter SACHSENMEIER博士,上海市建设协会会长、原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黄健之先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等分别进行了演讲并召开圆桌会议;围绕主题2、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前沿及热点, Siris学术咨询公司高级顾问Edouard HUSSON教授、ESCP欧洲商学院前院长 、法国马赛大学公共管理学Claude ROCHET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分别作了演讲与圆桌讨论;围绕主题3、管理与技术手段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设施集成化工程中心(CIFE)主任Martin FISCHER教授、特温特大学VISIVO中心研究主任Timo HARTMANN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广斌教授,进行了演讲与圆桌讨论,围绕主题4、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案例分享;华特迪士尼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资深副总裁和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顾问Ben SCHWEGLER博士、教授、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捷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城市及区域规划系及建筑系副教授、中美生态城市设计实验室联合主任杨沛儒教授,进行了演讲并互动讨论。25日下午,中外嘉宾还参观了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绿地。

 

研讨会以“生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对城市化发展状况与趋势、中国城市化发展、国际城市化、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与管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建筑能耗、VDC/BIM技术、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研究、集成化基础设施、城市垃圾、水污染治理、城市化垃圾处理的BOT、城市化的社会与人口、社会老龄化、公平以及工业4.0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对智慧、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与人口等问题,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各方在该领域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中、美、欧在此议题上的交流、合作与瞻望。

一百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学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同期举办了同济大学管理学院30周年庆典。

                                                                           (亦敏)

中美虚拟设计与施工(VDC)的实践、挑战与机遇研讨会召开

 

2014中美虚拟设计与施工(VDC)的实践、挑战与机遇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6日-2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召开。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斯坦福大学设施集成中心(CIFE)、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联合举办,由CCDI悉地国际、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上海建筑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协办。

担任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知名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设施集成中心的Martin Fischer教授和Calvin Kam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广斌教授;美国DPR建筑工程公司Atul Khanzode博士,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研发部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Ben Schwegler博士,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葛清副总经理等。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施骞教授主持了会议

 

二天的论坛分别设有三个主题,其中包括1: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国际BIM的研究与实践;3:上海中心案例剖析。十五个报告分别为1、Martin Fischer的 BIM/VDC应用实施中的难点及未来趋势;2、Howard Brown的在中国实现设计-施工承发包模式的创新实践;3、Calvin Kam的全球BIM/VDC应用实践;4、Ben Schwegler的集成虚拟PART技术研究与应用,5、Atul Khanzode的美国施工总承包企业BIM应用策略及案例;6、Timo Hartmann的城市大数据与土木工程设计理念的融合;7、Lee Miller的BIM应用和实施8、葛清的BIM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探索与实践-业主的视角;9、学会常务理事、建造专委会龚剑主任的超高层建筑钢结构BIM应用实施;10、陈继良的BIM应用及IPD的项目实践与探索;11、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交通大学邓雪原博士的中国的BIM技术及标准实施;12、胡珉的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13、周红波的咨询企业的BIM探索与实践;14、梁士毅的模型数据的新兴使用;15、王广斌的BIM研究热点演化及分析。

三个主题及十五个报告以“实践虚拟设计与施工,实现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使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及运营管理专业人士受益于项目和业务的信息化战略。中美从事VDC/BIM教研的知名教授和从事VDC/BIM工业实践的工业界专家侃侃而谈,通过中美建筑业VDC经验相互交流与碰撞,研讨了建筑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探索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建筑业的促进与发展之路,及可持续建设等前沿问题。

本次论坛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各方在该领域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中美在此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一百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学会专业技术人员参会。

                                                                           (亦敏)

学会与三航局共同举办地下工程技术培训班

学会与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于8月26日至29日三天半时间,共同举办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培训班。

出席培训的有来之三航局各单位的80余名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相关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广州地铁公司顾问总工陈绍章、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同济大学丁文其教授和廖少明教授四位专家分别围绕盾构掘进机、盾构隧道施工、基坑围护、基坑开挖、地铁工程实例、地下工程事故分析、工程风险控制、质量管理等进行授课。

中交三航局主要从事港口、水工、桥梁工程,近年来开始涉足地铁及隧道工程。本次培训对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明  敏)

亚洲交通建筑综合体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站会议在沪举办

 

2014年11月27日-28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共同参与的新加坡亚洲交通建筑综合体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站会议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召开。

本次会议以聚焦交通节点(机场航站楼、高铁站、地铁站、公交车站、的士站)及交通换乘枢纽,TOD(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及运营;并通过商业地产的衔接提升交通建筑综合体的品质与收益为主旨。

上午的三个主题报告分别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李战军所长、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陈邦昌主任和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演讲,题目分别是上海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现状问题和前景、机场融入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和上海地铁枢纽站综合体建设。

下午与第二天共有12个主题报告,两个圆桌会议。

报告人分别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杨立兵高工、吕元祥建筑设计事务所潘嘉祥董事、万通地产郑贵忠副总监、亚太区建筑景观阿特金斯总裁、凯达尔集团蔡瑞雄常务副总裁、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建筑分院李政副总工、上海陆家嘴技术管理中心朱丽霞主管、中国民航大学欧阳杰所长、上海隧道工程轨交设计院建筑分院郭劲松院长、上海市政总院城交地下院蔡逸峰副总工、中铁二院王德桃副总工、内容涉及轨交网络化、高密度大众运输导向发展、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开发顺序与功能、凯达尔交通导向设计开发愿景、现代设计理念及材料为高速发展的高铁提供更多可能、交通建筑与实体商业的机会点、亚州新一轮大型枢纽机场航站楼建设设计特征、城市轨交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暨轨交规划与设计创新思路、上海交通商务区发展特点、国内铁路车站与机场换乘案例研究等。两个圆桌会议的内容分别为通过TOD整合交通设施和商业发展、通过设计与应用实现绿色及智慧交通建筑的最新实践和潜在误区。分别由上海绿地集团、卓达集团等9位专家对话。

会议开得热烈、成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市政总院、上海隧道设计院、上海城建设计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一些地下工程、房地产、航空、高铁等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亦敏)

“2014年城市建设与交通工程专题研讨会”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召开

2014年11月28日,学会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假座上海城建集团会堂,召开了“2014年城市建设与交通工程专题研讨会”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来自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等学府与上海城建集团、建工集团、申通集团、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设计总院、上海勘察设计院、上海岩土院以及上海隧道股份等相关施工单位150余人出席。

傅德明秘书长代表两个学会致辞,上、下午的会议分别有两个学会的副秘书长林家祥理事与学会常务理事、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黄醒春教授主持。市建交委科技委资深专家钱寅泉总监、同济大学张子新教授,分别以桥梁事故原因分析与思考、大直径气垫加压式泥水平衡盾构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应用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而后,10个专题报告,分别由隧道公司吴惠明副总工、同济怡昌工程材料研发中心许飞副总、上海公路桥梁蔡明专家、石家庄铁道大学赵维刚教授、隧道公司侯永茂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冯少孔教授、城建设计总院何利英专家、上海大学张晓清教授、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陈拓专家、同济大学陈炳耀教授等演讲。内容涉及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新技术、碳纤维材料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互联网思维下的道路检测与养护新技术、常用跨度铁路桥梁运行状态分布式监测与预警技术、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立墙内部裂缝检测与成因浅析、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研究、重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长期变形分析、桥墩高度及高差对双幅桥动力特性及墩顶地震响应的影响。精彩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占世界总量的50%,伴随着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工程,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更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大国名片。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工程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速公路在未来10年仍将需要集中建设。会议汇聚了专家、学者交流互动,为我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工程的发展作出努力。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70篇,录用论文61篇,经过编辑整理,出版了《2014年城市建设与交通工程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其中,有34篇高质量论文被推荐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大会间歇,全体与会人员拍摄了集体照。

                                                                                 (亦敏)

学会预应力专业委员会组织预应力智能系统参观

由学会预应力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工程参观和技术交流活动于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在美琪大戏院(静安区江宁路66号)举行。

本次工程参观的主题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介绍”,通过现场技术交流和实地工程实地参观,研讨了预应力智能张拉和监测外的先进技术和科研进展。

活动由预应力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熊学玉教授主持。40余位来自本专委会的科研、技术人员参与了交流。

这套智能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测试元件、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对张拉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测、实时调控和阶段性的分批验收,使预应力施工能够精准地达到设计要求。对预应力张拉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对这一新技术成果也是首次接触。

参观与交流活动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学习四新技术,大家普遍感受到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能更好地控制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并能加速施工进度,对促进施工人员对预应力数字化智能的了解,从而做好预应力设计极具意义。

                                                                         (继恕 亦敏)

 

 

2014年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召开联络员会议

    2014年11月26日下午,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假座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了年终联络员会议。近10个主要单位联络员出席。

会议用PPT形式回顾了土木工程学会本年度的大事件,专委会本年度学术活动、评奖活动、论文集出版等一系列工作,并对明年工作进行务虚。

2014年给排水专委会共组织学术活动5次。分别是:3月,邀请了市政工程设计总院支霞辉博士就《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局部修订工作做一介绍;5月,联合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环博会----新形势下城镇水务及污泥技术发展论坛”,特邀请了专委会名誉主任张辰总工、主任委员麦穗海、陈国光做了主题演讲;6月,邀请了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如琦高级工程师主讲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9月,邀请了市南自来水公司顾正领部长做了《氯胺消毒控制与管理对管道生物膜的影响》主题演讲。12月,邀请同济大学李田教授做排水方面的主题演讲。

2014年,除了做好每季度学术活动外,还主办了“第一届供排水行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和“上海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初审推荐活动”。“第一届供排水行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共征集到论文170余篇,经过两轮的专家评审,共选出18篇获奖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并出版了相关的优秀论文集。“上海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初审推荐活动”共收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上报的2个科技项目和1位英才提名,经过专委会专家的评审,2个科技项目分别以二等奖和三等奖推荐上报,1位同志也推荐上报英才奖。

会上,联络员们还各抒己见。有的建议明年多增设一些结合展会的学术活动;有的建议可增加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宣讲;有的建议多发展个人会员,增加一些个人会员的活动。会议热烈欢快、凝聚向心力。

                                                                           (蓓莲  亦敏)

团体会员简介

海川股份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海川股份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曹路工业园区,是深圳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公司成立于1994年,于2009年更名为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先进工程材料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总建筑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科技综合大楼,包括技术中心、检测中心、标准化中心、会议中心、展示中心和中试生产流水线。

公司主要从事光纤光栅智能材料和系统、水性色浆、涂料助剂、新型工程路用材料(特种工程纤维、FRP螺纹筋、彩色沥青等)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中心目前设有:水性助剂、水性色浆、彩色沥青、路用纤维、FRP螺纹筋等专业实验室、质检部和光纤光栅智能材料和系统研究所。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光纤光栅智能材料和系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光纤光栅专业技术人才,配置了一流的光纤光栅科研和生产测试设备。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总院南京分院、铁道科技研究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公司为住建部行业标准《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主编单位。光纤光栅智能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水利水务、矿山以及其他土木工程的结构安全健康监测;公路隧道、电缆隧道、储油罐等场所的火灾报警;电力设备、动力设备的工作温度实时在线监测等。智能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作为先进的安全神经感知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必将在安全监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司于2008年通过SGS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获得上海专利培训企业和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是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木工程用复合材料及纤维分技术委员(SAC/TC39/SC1)、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沥青混凝土分技术委员会(SAC/TC458/SC1)技术委员单位。公司参与制订了《土木工程用玻璃纤维增强筋》、《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等行业标准。公司的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已获得国家消防认证,光纤光栅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已获得国家安标认证,其中ZYG矿用光纤光栅安全实时监测系统获得201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的荣誉,公司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多件。

海川股份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以一流的产品品质,完善的科技方案,优质的工程质量为您提供完美的服务。

法人代表:张杰

单位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158号          

邮政编码: 201209 
电话:021-58638433                             

传真:021-58639468

网站:http://www.knpmaterial.com/index.asp

电子信箱:zhangjie@oceanpower

消息: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荣获首批五星学会殊荣

2014年9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举办的2014年上海市科协星级学会授证仪式上,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被评为五星级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代表学会上台领证,市科协192个学会中有7家学会获得此项殊荣。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诚挚祝贺同济大学土木系科百年华诞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诚挚祝贺同济大学管理学院30华诞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诚挚祝贺上海市政总院60华诞

学会推荐的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副院长周岱教授入选上海市领军人物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