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5年5月28日134期
学会召开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对外交流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完善落实今年计划
本着落实好学会十一届三次理事会精神,更好的完善2015年工作计划,学会于3月24日下午2时,在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学术活动领导小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外交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学会理事长应名洪、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对外交流领导小组陈以一组长、常务理事同济大学熊学玉教授、常务理事、交通大学黄醒春院长、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土木学院顾祥林院长、建工集团王美华副总工、上海市政总院周质炎副总工、应用技术学院丁文胜处长、现代集团李承铭主任、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张晏清教授、许玉德教授、建科院李向民所长、上海燃气管理处张臻主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晖高工、交通大学胡昊教授等近20人出席。
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对今年的30项学术活动与对外交流活动、11项科普活动的、6项培训、宣贯逐条进行了落实。并对今年学会主办的几个重大活动,科技节活动、STEM综合素养测评项目、科协组织的沪港技术交流会、世界工程师大会,以及学会开展评奖活动等等进一步作了动员、梳理与落实。
同济大学陈以一常务副校长对学会今年开展的对外交流活动的项目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并对如何开展学会科普工作作了建言,指出大学可以利用招生咨询,设立一个模板,通过学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科普,利用同济大学相关实验设备,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务实能力。王美华博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从小接受的科普教育,使自己选择就读于交通大学力学系的体会,谈及科普对青少年人生引领的重要意义。黄醒春院长对交通大学的现有资源,海洋机器人等是否可以推出科普读物等发表了意见。会议还就学科发展,对市民开展燃气科普等作了建言。
应名洪理事长指出:三个工作小组会议对完善落实学会全年的学术、科普与对外交流工作意义重大,学会要在总体层面、专委会层面与会员层面对这些工作进行落实。在开展这些活动过程中,要关注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企业需求与会员需求。以技术为导向,梳理资源,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布局上,要写清前提,今年需要解决那些问题,系统组织一些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每年的交流可以对我们的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比如BIM 的交流,由于其应用范围不一样,实施的方法也不一样,还是要以需求为前提,努力做好工作。在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学术活动中,既有专业性,也有练通性与互补性,要取长补短,不断在交流的形式与内容上有所创新。
应名洪理事长最后指出,要全面落实学会在学术、对外交流、科普三个领域的工作。逐项落实并实施好,要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年内计划,不断提升学会素质。
(亦敏)
学会召开2015年联络员、秘书年度工作会议
2014年3月10日下午学会假座科学会堂思南楼召开2015年联络员、秘书年度工作会议,近90余名联络员、秘书出席。
傅德明秘书长以ppt的形式通报了学会理事会通过的2014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15年学会工作要点,对进一步开展好学会学术活动与科技评价工作、以及开展科技奖励评选工作等相关事宜做了探讨与布置。
傅德明秘书长指出:在市科协与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指导下,2014年学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为制定“十三五”做好布局。在各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市科协“三个服务和一个加强”的工作职责。做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及加强自身建设服务。
全年共开展各类活动、学术交流计126项。其中,学术活动51项目,涉外交流合作活动11项。参与学术活动总人次约6075/人次,其中参加涉外活动2190/人次。完成科技节项目6项、参与人数430余人,科协学术年会项目5项、长三角分论坛项目1项,培训10项,人数1680余人。完成咨询项目6项,完成科技评价项目59项,发展团体会员单位10个,完成五星级学会的申报并取得荣誉,继续获得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一名专家被评为科技节先进个人。学会推荐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被纳入上海市领军人物。学会推荐的一项施工项目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纳入詹天佑奖,一项保障房建设项目纳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住宅金奖.学会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继续发展。
会议指出: 2014年学会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上海市科协的192个会员单位中,我们获得七个五星级学会之一的光荣称号。通过申报五星级学会,认真实施好学会的内部建设达标,全面提高学会的管理水平,全力建设现代科技社团,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完成学会理事会制定的工作计划。
会议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春天的布局,是我们全年工作的基础,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也经过了学会理事会的讨论通过,马上学会还要召开三个工作小组会议,对年内的科技节项目、学术年会项目、与其他学术活动进行最后定位,届时,要依靠我们的联络员与秘书与学会一起同心同德做好实施。去年理事会也评选了五个专业委员会为2013,2014年度的先进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力学与工程。希望我们的先进专业委员会,在学会工作中做好引领,也希望其他专业委员会积极跟进,不断进取,带领会员,凝聚人心,继续履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践行市科协“三个服务和一个加强”的工作职责。
会议指出:所有成绩的取得,与我们联络员、秘书的辛勤努力、积极奉献是分不开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依靠大家一起实施。
(亦敏)
学会联合主办2015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2015年4月28日至29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学部、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共同举办的《2015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文莱、孟加拉国等2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桥梁与隧道专家、学者40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来自安徽、辽宁、福建、浙江、山东、广州、北京、香港、山西、河北、四川、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分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同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铁隧道集团、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等专家学者参会演讲。
学会理事长应名洪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工程院袁宝君副局长出席会议,孙钧和王梦恕院士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的技术进步》、《桥隧工程在高铁中的应用和需求》的主题演讲。
大会设1个主论坛和桥梁、隧道、盾构掘进机3个专题论坛,一个圆桌会议,共50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上海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主持了隧道和盾构掘进机的2场专题论坛。
国际隧道协会主席Soren Degn Eskesen作了国际隧道协会活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的演讲,美国万凌国际首席运营叶琦作了《基础设施的可恢复性设计》,带来了基础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澳大利亚、日本、丹麦等国的专家也作了新技术的演讲。
学会资深隧道专家王振信、朱合华常务理事、周良理事、蔡忠明理事作了交流演讲,学会团体会员的同济大学、申通地铁集团、建工集团、城建集团、现代设计集团等单位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单位的15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交流。一个圆桌会议以“连线中国——路桥隧一体化”为主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带一路”的最佳切入点展开讨论,主持人为原国际隧协副主席、学会上届副理事长白云教授,参会嘉宾为孙钧院士、郭健局长、国际隧协主席Søren Degn Eskesen、姚爱民等。会议由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闻鼎信息公司承办。
本次大会研讨了上海在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工程实例和经验,探讨了“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和应用。大会同期举办了桥梁与隧道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展览会,40多个单位的技术成果作了展示。
(明 敏)
学会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科技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集约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研究与建设的重要性越发体现。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要“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广先进装备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建设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8月在《上海城乡建设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继续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完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中远程航空运输;适当增加高速公路通道,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铁路路网和港区铁路建设,优化货场设施布局,发展海铁联运”,以及“整合建设交通领域数据资源,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平台”等。
据此,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于2013年开展了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5年3月26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组织并主持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科技评价。
参会专家有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虞鸿教高、同济大学腾靖副教授、原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处张孝盘副处长,中海网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朱晓蓉教高、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电气与城市信息工程设计研究院保丽霞主任。
专家们审阅了课题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该课题针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了详实的研究工作,采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编制了研究报告、技术应用指南、用户调研技术要点,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考核指标。
2、该课题通过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10多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实地调研,所提炼出的问题真实、可信,所提出的对策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
3、该课题创新性地从管理权限、管理构架、管理内容和管理工具等方面,提炼出了各类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运用了SWOT法、EFE矩阵和IFE矩阵等方法,构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评价体系。
4、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分析,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5、课题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成了项目建议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们建议,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后尽快推广应用。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与应用作出努力。
上海市政总院陆继诚副总工与傅德明秘书长均作了讲话。
(亦敏)
学会参与加拿大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 2012年中国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并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
2015年3月17日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会员单位相关专家与学者在上海市陕西北路1388号银座企业中心2楼会议室参加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主办的生态和可持续--加拿大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及相关人员、学会理事建工集团王美华副总工、建工集团材料公司吴德隆总工、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冶金渣研究中心金强总工、宝冶技术中心周曹国总工、宝冶房产事业部朱长根总工、上海城建集团地下空间设计及研究总院段创峰院长、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建筑与园林设计研究院祁燕阳高工、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以及建工集团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会。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Jason Walsh先生与上海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与材料监管处俞伟副处长作了大会致辞。
安大略省驻上海代表处Phillip Wong、领事兼首席代表
魁北克省驻上海代表处Mathieu Cormier、副领事兼经济事务总监、阿尔伯塔省上海代表处Yvonna Zou 高级商务官员、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国际贸易投资办公室Ellen Xin 华东区总监以及加拿大绿色建筑协会、B+H建筑师事务所、林创中国/加拿大木业、Delta控制公司总裁、枫叶能源公司、建筑中国上海房地产总工俱乐部、Soprema公司等作了十个精彩的报告。
报告阐述了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加拿大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安大略省已经有超过437家企业获得了LEED认证,并且有超过1565个建筑项目等待认证。2004至2011年,多伦多建设的所有建筑平均8.5%都遵循了LEED指导方针。多伦多的绿色屋顶建设也是全球领先的,部分归因于该市的Green Roof Bylaw和生态屋顶激励计划。
作为建筑工业发展方向的代表,绿色和智能建筑市场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魁北克在建筑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木材以替代混凝土和钢材,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排放。世界各地的开发商正在设法减少修建和经营建筑物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加拿大绿色建筑协会拥有1650个企业单位成员和上万名绿色建筑人士,通过致力于高效、环保、节能且兼具成本效益的绿色建筑来建设一个繁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加拿大绿色建筑协会通过LEED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认证、强有力的教育计划、遍布加拿大各地分会和世界合作机构网络、举办绿色建筑国际年会及展览、以及支持各地绿色建筑和社区的公共激励政策等工作,把推动建筑市场改革和转化的宗旨和使命变成现实。
会议介绍了先进木结构建筑技术及其绿色环保特性,指出加拿大木业协会致力于推广开采自加拿大可持续管理森林的认证的木材产品并为建造师和设计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项目,制作并分发施工及设计手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会议对如何应用浅层地热能应用及节能环保,区域地热能系统开发战略如何布局等作了介绍。
专业技术人员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林林总总的技术,令与会人员深受启发,通过两国专业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使我们领略了绿色建筑的最新科技成果,从而为我国开展建筑节能,绿色环保,力争到2020年,完成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作出中国建筑业技术人员的努力。
(亦敏)
学会联合举办第八届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
由市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共同举办的2015第八届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4月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出席,隧道工程界的10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会议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
参加演讲的嘉宾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长郭陕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钟世航研究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蒋树屏科技总监、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贾连辉副院长、上海隧道设计研究院地下院杨志豪院长、上海隧道工程公司李培楠博士、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姜弘副总工、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地下院罗建晖副总工程师、SGS阻燃项目主管周华挺以及伍尔特中国建筑事业部赵文波经理。他们的精彩演讲分别阐述了现代隧道工程的综述、地铁上方土体中影响地面安全的隐患探查、港珠澳沉管隧道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超大断面矩形顶管研究与应用、异性断面暗挖隧道的设计新思路、大断面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装备及设计佘工技术、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设计与优化、北横通道设计总体方案、轨道交通防火安全要求解析、建筑紧固技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等相关议题。
整整一天的研讨会广泛地交流了我国各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科研的技术成果,展示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侧重于探讨的典型性工程案例解析使与会者获益匪浅。会议进行了互动,间歇,大家还参观了201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与2015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展览会。
(亦敏)
“林元培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2015年4月10日,上海市政总院的150人的小礼堂座无虚席,来之上海市土木工程桥梁领域各界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各新闻媒体记者济济一堂,激情等待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的对林元培小行星的命名仪式的庄严一刻。
林元培院士是上海市政总院的资深总工,也是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资深会员。从事土木工程桥梁领域工作60余年来,重大桥梁工程设计20余座,中小桥梁设计100余座,他是中国设计建成世界跨度最大斜拉桥的第一人,曾设计建成了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等著名桥梁。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一系列荣誉。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何梁何利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上海市政总院承办。
上海市科委寿子琪主任主持会议,上海市政总院汤伟董事长、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段瑞春秘书长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丽萍党委书记分别致辞,段瑞春秘书长宣读了国际小行星委员会今年1月的批文,将210230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林元培星”的国际命名公报。
期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发现者代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赵海滨站长介绍“林元培星”发现过程和运行轨迹,并向林元培院士赠送“林元培星”运行光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杨捷兴副主任、汪琦秘书长为“林元培星”命名铜匾揭幕。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教授向林元培院士颁送“林元培星”命名铜匾。
林元培院士作了深情演讲,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在会上作了祝贺,上海市徐逸波副秘书长与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朱丽兰主席分别作了讲话。对林元培院士作了祝贺,指出“林元培星”的命名为上海增加了光彩,是我们大家的光荣。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向科技创新进军的指示,上海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要深入调研、深入谋划创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要为科技创新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的氛围。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才能。
命名会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季江徽首席科学家作了“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的演讲,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江欢成院士围绕“群体高层天空城市的设计构想”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开展了互动交流。
(亦敏)
学会组织《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科技评价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污染的情况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为此党的十八大及相关文件多次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
目前在我国行之有效的针对污染场地地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从2013年起开展此项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手段,在对国内外不同污染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国内外各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经济技术要素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2015年5月14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评价会。由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赵由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林匡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建筑工程学院徐永福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冯世进教授,上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德安教授五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这一项目的开展评估。出席会议还有上海市政总院王艳明总工、总师办冯蓉高工及课题组成员等近20人。
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技术汇报,经过热烈讨论提出评价意见:
1、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技术路线合理,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内容,符合验收条件。
2、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手段,对国内外不同污染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各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经济技术要素等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提出适宜的修复技术,给出了可参考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
3、重点研究了典型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技术: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氧化还原、固化/稳定化等修复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首次提出了碱液淋洗+稳定化/固化的组合技术。针对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场地原位修复,重点分析了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生物通风等主流技术的特点、影响因素、系统组成以及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与典型案例。针对持续性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介绍了土壤淋洗、原位热处理以及植物修复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针对重金属等典型污染物的运移,应用非饱和土层中污染物运移控制方程,选取GEO-STUDIO的CTRAN/W作为污染运移分析模块,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在土壤介质中随空间与时间的分布和变化。
5、基于可渗透反应格栅系统作为阻止污染物迁移和实现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重要手段,首次尝试应用吸附动力学反应机理,模拟零价铁还原铬(VI)的修复过程,进而确定反应格栅的宽度与零价铁投加量。
专家们指出,该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进一步研究将成果转化成企业标准。并将主要课题研究成果整编形成《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报告课题成果,直接指导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咨询。
会议指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一位专家与学者都承担了地球修复者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人民生命安全为己任,在做好环境污染的修复同时,更要关注减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套用一句黄帝内经的经典语,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作为环境科学专家学者,要多多向相关部门呼吁与建言,形成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我们的建设与环境生态文明同步,将民生真正放在首位。
(亦敏)
学会主办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信息化应用研讨会
--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节项目
2015年5月20日下午在上海青松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上海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2015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信息化应用研讨会,本次活动列入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项目。
出席会议的有学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上海建工集
团、上海绿地集团、日立工程建设、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上海现代集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上铁设计院、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等40多家单位的老总、专业负责人、技术部信息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近80人。
会议由学会理事、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承铭博士
主持,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作了致辞。会议围绕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的主题之一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信息化应用以及国标电子书库进行了研讨。旨在通过会议推进科技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事业部张俊杰副主任做了国标电子
书库助力工程建设信息化的演讲,上海城建设计院王凯云主任与华东电力设计院陈工路遥分别介绍了他们使用国标电子书库的体会。标准院标准设计事业部李楠主管介绍了国标电子书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会议指出,国标电子书库是由住建部授权的国家标准设计归
口管理和编制的,以电子化形式集成了五十多年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科技成果,收录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基础技术资源。可以通过在线阅读、局域网阅读、离线阅读等方式实现高速访问、通过互联网统一进行资源数据更新、设计人员在使用制图软件和电子平台时省却了反复换屏幕的麻烦,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国标电子书库收录了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包括建筑、结
构、水、暖、电、人防、市政等专业共800多册图集,以及2200多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云平台,解决传统纸质图集模式单一、传播不快和检索不便等问题,使国标技术资源得以及时、有效利用,减少人为失误,为专业技术人员缩短设计周期、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会议还开展了国标电子书库平台体验互动、现场答疑,参会
人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本次会议对弘扬科技节的主题,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学会将一路既往的做好为会员单位服务,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搭建好平台做好推手。
(亦敏)
学会联合协办2015 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国际会议
由上海创造学会、同济大学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交通工程学会、系统仿真学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ITASC)于2015 年5月21-22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中法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交通”、“土木”、“信息”、“环境”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智能交通为核心,创新创造为驱动力;打造合作与交流平台,上演“文理渗透、学科交融,创新驱动、学术、产业与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理论的角度将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出行效率和质量,以实现后世博时代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与同济大学吴志强副校长作了大会致辞。
大会设有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创造学会曾小清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仿真学会李克平秘书长、同济大学丁文其教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朱惠君秘书长、创造学会的专委会领导分别主持了四场论坛。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学会与高校、各团体会员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墨西哥、奥地利、芬兰、美国、日本的国际顶尖专家150余人。
吴志强副校长在智能、协同、城镇化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将智能交通引领到一个新常态。目前,全国已超过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全球有520个智慧城市一半在亚洲。吴校长列举了世界智慧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对一个国家总体发展,和谐与动荡之间的样本,以生动的案列分析了中国未来十年,城镇化进程,智慧城市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影响力。
会议以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土木与环境工程、智慧校园、交通与信息四个主题开展论坛。本次大会共有48个报告进行了演讲,其中包括:日本铁路系统ADS 控制技术发展、 奥地利在容错实时系统方面的技术发展、ADS 控制与管理方向、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智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践、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BIM 在智慧建筑领域的探索等主要报告。收到论文107篇,录用51篇在交通工程学报、交通与运输杂志上予以发表。
(亦敏)
学会联合邀请香港大学岳中琦博士作学术报告,论证现代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强国之路
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与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邀请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岳中琦教授来沪于2015年3月13日(周五)下午,和3月14日(周六)上午在同济大学岩土大楼524教室举行“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地球理论与论证”和“论证现代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强国道路”的学术报告。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朱合华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教授,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学者80多人出席。
岳中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和加拿大法定岩土工程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加拿大Carleton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在中国、加拿大和香港多年从事近十年岩土工程实践。岳博士做了大量工程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原创发现、方法、规律和理论。他发现、提出和论证了:地震和火山的地幔甲烷气体成因。他推论出了,地壳和地幔间存在一薄层高压强高密度甲烷气球圈隔垫层。他撰写和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获得了两项美国发明专利。他的论文他人引用次数已1800多次,h-指数24。他获得了1983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199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科学和工程基金博士后奖,2006年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大奖,2007年国家(香港)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学会(IACMAG) 2008年优秀贡献奖,和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在报告中,岳中琦博士通过大量事实与想象,介绍和论证他对地球现状、历史和未来的研究和认识,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地球和在地球表面发生的各种现象,以便更有效合理地预测、预防包括地震和滑坡在内的各种地质灾害。并通过自己三十多年来在现代岩土力学的研究成果,来论证存在一条岩土力学与工程强国道路。他认为,西方主导创建的经典土力学理论,是建立在土体完全受压,以及不受拉张应力和变形的假设基础上的,因此,它应仅适用完全压剪应力工况,应该称为压剪土力学理论。另一方面,西方主导创建的经典岩石力学理论,是建立在完整岩石完全是固体(或含受重力作用的孔隙流通固体)的假设基础上的,岩石内部不含有任何带有微细封闭流体包裹体,因此,它应仅适用完全固体,应该称为固体岩石力学理论。经典土力学理论和岩石力学理论均存在扩大化使用的错误。这两种扩大化使用错误是颠覆性的错误,导致了现在岩土工程事故和灾难不断发生。因此,存在一条能够让我们国家成为现代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的世界强国可行之道路。
精彩的报告,博得阵阵掌声,与会的专家学者与岳中琦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气氛热烈;受益匪浅,对现代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强国道路充满信心。
(智勇 亦敏)
《日本木结构建筑营造及木材应用》技术报告会在沪举办
由学会建造专委会、上海建工主办、市土木工程学会、市建筑学会联合协办的《日本木结构建筑营造及木材应用》技术报告会3月17日在上海建工举办。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多发国家,其木结构建筑文化和技术较为先进,了解日本木结构的技术及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现代木结构健康、稳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会常务理事、建造专委会主任委员龚剑总工主持会议并致辞。来之建造专委会、上海建工的专家学者近120人出席。
日本著名的木结构专家及企业家,就日本中大规模木结构建筑、日本木结构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金属连接件工法的概要、日本的木结构住宅预制加工系统等内容做了演讲。其中包括:森林综合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神谷文夫,就日本中大规模木结构建筑作了演讲;公益财团法人日本住宅•木材技术中心试验研究所长冈田恒围绕日本木结构建筑的强度性能和抗震技术作了报告,爱媛县产材制品市场开拓协议会、株式会社鹤居商店部长渡边雄二就框架剪力墙结构金属连接件工法的概要作了讲解;宫川工机株式会社石川修康对日本的木结构住宅预制加工系统作了阐述。会后,爱媛县产材制品市场开拓协议会、八幡滨官材协同组合下田智久对木结构框架部分组装作了现场操作。
通过交流,使与会人员充分了解日本木结构的性能及加工技术,并就中国在现代木结构的抗震减灾的相关运用获得了有益的借鉴。
(炜芸亦敏)
水源水库嗅味物质识别与控制技术应用研讨会
召开
3月27日下午,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假座上海市科学会堂903室举行2015年水源水库嗅味物质识别与控制技术应用研讨会。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卢宁博士对水源水库嗅味物质识别与控制技术应用主讲,围绕饮用水中存在的嗅味问题、嗅味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应对措施展开讨论,并一同分享了几个典型的嗅味案例。会后就嗅味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参会同仁交流了各自的研究进展。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水务局相关部门、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制水分公司、原水公司、浦东威立雅、郊区水司、南方水中心等多家单位,共60余人参加。
(陈静)
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召开委员会议
2015年4月1日下午,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城建大厦召开座谈会,会议对2014年委员会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2015年工作计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副总裁周文波、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地下工程资深专家杨国祥等出席了会议,隧道院、地下院、市政集团公司、路桥集团公司、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委员单位也纷纷做了交流发言。
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惠明主持了会议。副主任委员郑坚代表委员会汇报了2014年主要工作:过去一年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学会理事会精神与专委会年初制定的计划,依托重大工程,组织会员参观郑州超大断面矩形顶管等工程;组织召开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新技术专题研讨会,探讨如何抓住技术创新的大趋势,为促进上海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发展献计献策;各委员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纷纷举办专题活动。由于组织活动丰富、形式创新,地下专业委员会获得2013-2014年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荣誉。
委员会各抒己见,对开展好2015年工作献计献策,其中包括:不但要关注2015年行业发展动向,举办工程案例参观和综合性的技术专题研讨会,了解矩形隧道技术发展、结合隧道“活标本”——上海延安路隧道大修,进行设计及健康监测数据等的讨论;更要结合相关专题,分别举行小型专题讨论,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譬如针对BIM技术专题、大数据专题及代表性地铁工程事故、经验教训等小型沙龙交流;加强与高校学生、研究员合作、交流,分享科技成果和经验等。
通过座谈,不但明确了委员会2015年工作方向,而且达成共识:通过地下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凝聚上海地下工程界规划、设计、施工各方专业人士,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志玲)
顺寓国际社区基坑围护及上海迪斯尼乐园工程参观
--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节项目
2015年5月15日,学会常务理事、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合华教授带领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学者分别参观了顺寓国际社区四期基坑围护工程和迪斯尼工程。本次活动列入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市科技节项目。
上午,上海地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张继红博士在顺寓国际社区四期基坑围护工程现场对项目作了介绍。结合正在进行插入施工的钢管桩连续墙,对WSP工法进行了讲解。他指出,WSP工法利用大直径钢管桩承担水土压力,相邻钢管桩之间套接阻挡桩间土,接缝处设置止水空腔,通过在止水空腔内安装弹性袋并充水密封邻桩接缝,实现“以水堵漏”目的,并形成连续墙体进行基坑围护;与此同时,该工法还可实现100%全回收与再利用,能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做到节能减排。在拔除过程中通过压入钢管桩中间土塞起到“土塞补偿”拔除松动土体空腔的作用,从而达到高精度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工法真正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节约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
现场参观之后,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工作午餐的间隙,观看了WSP工法的录像,并对WSP工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技术交流。
下午,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学者又前往在建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工程进行了考察。
上海建工集团的迪士尼乐园项目指挥部领导在工程现场,对工程的设计建造及施工管理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而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建筑信息技术研究所的BIM主管陈凯,以在建的中心景点—奇幻童话城堡为例,针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并与参观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项目团队成功运用BIM技术,在城堡开发过程中数字化生成并管理建筑的结构和设施;该技术可以实现快速调整城堡台阶及窗户、人流量模拟等功能。
本次工程参观考察活动,使大家学到了很多新的技术,在考察中,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弘扬了科技节的主题,对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作了很好的诠释。
(智勇 亦敏)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1993年经国家建设部核定为首批甲级资质监理单位,2008年又首批取得建设部的工程监理综合资质。公司的创办人最早将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监理、项目管理(PM)、项目总控、CM管理以及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等)理念引进国内,并持之以恒地追求项目管理模式的中国化和更高层次的发展。
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00万元人民币,具有工程监理综合资质,以工程咨询(包括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及技术咨询等)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拥有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来自于设计、施工、业主、科研和工程咨询等各个领域,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公司发展和许多工程项目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承接各类工程项目2000多项,监理项目总投资达2000多亿人民币。工程优良率90%以上,多次荣获国家鲁班奖、詹天佑大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上海市白玉兰奖、钢结构金奖、上海市金钢奖、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优质结构奖、样板工程奖等众多国家、行业及地方性奖项。公司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国先进工程监理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经20年的发展,已由原单一的房建工程监理发展至目前的多专业多领域的综合型工程咨询企业,截止到2013年,公司已取得各国家、行业、及地方专业资质十余项。其中包括:工程监理综合资质、造价咨询甲级、招标代理甲级、政府采购代理甲级、国家设备监理甲级、工信部信息监理工程乙级资质、咨询乙级资质、国家人防工程甲级资质、国家文物保护监理乙级资质等十余项,是目前国内大型咨询企业中拥有资质数量最多、专业覆盖最广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员工超过1800余人,各类国家级及港澳注册专业人员超过500人次,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90人。英国特许建造师12名;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8名;香港建筑测量师10名;香港工料测 量师9名。
超高层领域是目前公司在国内大型咨询行业中的优势业务领域,经过多年积累,专家团队在涉及超高层的高端技术专业诸如:深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幕墙、钢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工程测量等专业沉淀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管理和技术经验。这些经验及体会或感受又直接被后续类似项目的监理团队所借鉴和应用,构成了我公司在包括特超高层及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方面良性滚动的知识链。
公司成立20年来,参与了众多上海市政府及区属重大项目的建设,优质诚信的服务在取得业主好评的同时,也深得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认可,得益于各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企业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公司具有SPM的技术服务特色,其中包括:设计协调、设备材料、技术支持协调、项目管理专业团队培训服务、专业检测、测量服务等。
法人代表:龚花强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西安路88号
总机:56655698 传真:56655591 邮编:200080
网址:http://www.spmcn.com E-mail: spm @ spmcn.com
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培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湾海滨,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公司性质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目前在职人数为55人,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数16人,从事研究开发人员6人。公司专业从事空气净化器的开发和小临界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并成功开发和制造了“培根牌”系列空气净化器,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资源和广泛的国际科技信息资源,由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公路车辆总公司、苏州(金龙)汽车工业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公司等专家教授组成了本公司强大的专家库阵容。
公司自成立以来,参与了国家“863”项目7000米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舱内环境卫生控制和空气净化专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参加了“长途客车空气质量和灭菌技术”的交通部科技项目,并担任项目的“技术组组长”职位,得到专家的好评。王培根董事长多次参加“长途客车空气质量”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写工作。公司目前是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大气净化专业委员会的驻会单位,王培根董事长担任大气净化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世界管理学者协会联盟中国联合会”“东亚管理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2011年7月授予公司:“十二五”期间最具中国投资价值企业(环保行业)。公司也申请到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作为客车空气净化器的主要研发单位,历年来在客车空气净化器的开发应用上起到了主流推广作用。与此同时,公司近期又新开发了一批民用空气净化器已经通过国家检测,正准备投入市场推广及应用。该批净化器充分使用低温等离子体的超高压、超强能的电子集群模块作用,对甲醛、甲苯、TVOC等有机性有毒有害分子进行有效撞击、有效击断、反复冲击的强能处理工艺状态下迅速有效的进行污染分子的净化。然后再复加一道广谱紫外,在极强照度下的纳米级二氧化钛电子跃迁作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所以该净化器的净化功效更为优良。
公司一以贯之秉承的理念是:做污染空气的终结者而不是收藏家!这也是我公司产品同市场上净化器的本质上区别!公司成立10几年来,以技术创新求发展,以深度研发空气净化器为已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尽管尚未进行民用空气净化器的销售,已有多家具备实力且市场销售业绩很好的销售公司意向加盟我们的市场开发工作。我们期待“培根牌”空气净化器市场大卖,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身体健康。
法人代表:王培根;单位地址: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溪北路79弄21号; 邮编:201517;电话:021-37218848;
传真:021-37212360;电子邮箱:2045624675@qq.com;
公司网址:www.superleader.cn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搬迁通知
接相关部门通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办公所在地,汉口路193号(老市府大厦)办公房因征收工作需要,学会所在地办公房将在2015年6月底终止租借。故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将于2015年6月搬迁至上海新闸路249号(近黄河路)3号楼210-218室,邮编:200003,电话不变。办公室:021-63234579,021-63211298。特此告知,请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关注。也请全国同行改变邮寄地址。交通:地铁1号线新闸路站,公交:64、801、19、210等。谢谢!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